微 信 扫 一 扫
世治唐公祠的石雕艺术
发布时间: 2019-11-0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唐兹成

  


  世治唐公祠门匾。


  古装戏出石雕。


  喜鹊伴梅石雕。


  正方形抹角式柱础。


  世治唐公祠。


  位于惠来县隆江镇城内西横巷1号的“世治唐公祠”,邑人称“秀才祠”,是清代名士唐有叶裔孙唐学端儿子所建,祠前修竹繁茂,景色秀美。该祠是惠来县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物之一,以其传统的祠堂文化底蕴及精湛的石雕建筑艺术、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人前来游赏观光。


  唐学端,号世治,乳名森,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出生于惠来县龙江埠米街,清代光绪年间邑惠庠生,以执教私塾为生。先受聘溪西及龙江私塾,后创建“学优书屋”,兴学育人,名播龙溪邻里。学而传世培英智,端重家风展俊猷。唐学端生有四子,长子唐崇和创办“和兴碾米坊”,主要经营粮食、面粉、仁油等食品贸易生意,在潮汕商界享有盛名。兄弟事业该有所成,精诚团结,和睦相处。世功集美繁千叶,治产和兴惠八方。民国25年二月在隆江城内西门处大动土木,兴建“世治唐公祠”。


  潮汕氏族宗祠石雕是传统建筑的艺术代表,世治唐公祠结构严谨,古朴精湛。祠坐东向西,建筑平面为三间二进式,分门厅、天井、库房、拜亭、正厅等,中轴线对称布局。世治唐公祠以其石雕工艺为最。门额有阳刻“世治唐公祠”五个行书大字,古意清远,雄浑厚重,为乡贤陈庆瑾所题。门额下用一对雕琢精美的石狮垫托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门上槛突出的门蕫,四方形的图案有“千子”“万孙”字样,门框上有石雕线描帘孔,精细打磨,表现出石质的单纯和高贵。


  世治唐公祠门廊上肚两侧为镂刻石雕,立面呈现加冠进禄的古装戏剧画幅,色彩亮丽,雕琢精细,造型生动、内容丰富,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工艺技法层次多,效果实体性强。建设时考虑门廊中肚这位置距离人活动较近,容易被破坏,这里采用浮雕,两侧为“吉祥八宝”等各种精美图案、花纹雕饰,精雕细刻,表面没有留斧痕较为光亮,体现石雕的艺术表现力。门廊中肚下方雕有龟曲脚,雕法阴纹线刻有凸起凹下,阳雕阴镂,虚实相生,繁简适宜。


  门廊两侧有“喜鹊伴梅”“荷塘情趣”二幅镂刻石雕;花鸟石刻别具匠心,雕工极为巧丽,其风格精美,文化品位较高,显示了主人的审美观和浓厚的人文特色。门廊是建筑石雕重点装饰的位置,选用的石材比较坚硬,纹理细密均匀。


  世治唐公祠石雕以精美而传世,以细刻繁雕而见长,能够窥见其通雕技法的成熟。从这些镂刻石雕上可以看出当时是贴金彩绘,形成精湛华丽的艺术特色,对研究潮汕石雕艺术发展有较高的价值。


  门额背面镌刻分金水字曰:“本祠坐乙向辛兼辰戌,用辛卯辛酉分金水出庚,方于丙子年庚寅月壬午日壬寅时建筑连捷上梁。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二月日立”。两侧背面有石雕“三鹿图”“五鹤图”浮雕,有祥瑞花纹图案,有油麻质门槛石等。世治唐公祠天井宽阔,屋面排水流向内天井,称为“四水归堂”,寓意财富福气留意在自家,天井石榜用三街六巷形式铺盖,两侧有库房。拜亭有石梁枋,是这座祠堂的主要骨架之一,石梁枋有花鸟饰雕,水平架设在石柱之上,上承屋顶下接石柱,将屋顶的重量传承给石柱。拜亭为石柱正方形,柱础为正方形与正方形抹角式。


  世治唐公祠享堂为次间抬梁式结构,堂名曰:报本堂。匾额为主人唐崇和所书,笔意清劲秀逸,风骨劲健。并撰联:报德报功报先祖,本善本好本后人。堂内有圆形石柱,柱础为古铜镜覆盆式;这些承托着石柱的精美构件,让祠堂增添浓厚的文化色彩。整座建筑物运用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木雕。祠堂至今保存完整,屋脊布满灰塑艺术,有“千祥图”“丹凤图”等一批精品图案,精湛别致,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令人深深地感受到潮汕历史文化的独特风采。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