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南委事件”发生后,潮汕地方党组织执行中共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暂时停止一切党组织活动,已暴露的干部转移到安全地区,党员以群众身份实行勤业、勤学、勤交友。
1943年秋冬,隐蔽在梅县乌廖沙村的潮梅党组织负责人林美南准备恢复党组织活动,但未得到上级的指示。1944年春夏间,林美南根据形势的发展,多方谋求与东江纵队取得联系,以期通过东江纵队的电台,向党中央汇报。七八月间,潮梅和闽西南党组织负责人林美南、朱曼平、魏金水等,在李碧山的联系沟通下,进行会商研究,认为闽粤边沿海的日军为配合其主力作战,将会向潮汕腹地入侵或在闽南沿海登陆,闽粤边即将全面成为战区。虽然尚未与上级恢复联系和获得党中央的批准,但如果不迅速恢复潮梅闽西南党组织的活动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将会丧失时机。因此,大家决定一面设法与上级恢复联系,一面恢复潮梅闽西南党组织活动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在林美南的领导下,潮梅党组织恢复活动,潮汕地区按潮澄饶、潮普惠南、揭丰3个片区分头进行。林美南将兴梅地区党组织恢复活动移交给李碧山负责,自己返回揭阳负责潮汕方面工作。11月,林美南在揭阳县京溪园(今属揭西县)召开揭丰党员骨干会议,宣布全面恢复党组织活动,准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2月11日,林美南到九斗埔(今京溪园镇美德村)汪硕波家召开党员骨干会议,决定成立潮汕武装斗争筹备小组和揭阳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潮汕武装斗争筹备小组由曾广、林川、李凯、王武、陈彬、陈权及张希非等7人组成。揭阳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由曾畅机任大队长、普瑞河任副大队长,下辖两个中队。
1945年2月,揭阳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发展到120多人。3月,揭阳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由林美南、曾广带领,与潮普惠南抗日武装队伍会合于普宁牛血坑村。3月9日,队伍转移到南径白暮洋村,在杨氏祖祠宣布成立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林美南任党代表,王武任队长,曾广任政委,林川任政治部主任,谢育才任军事顾问,张珂敏任军需处主任。游击队下设两个中队、一个短枪班。11日晚,游击队开赴大南山的锡坑,在大窝村设立司令部。13日,游击队公开发布《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宣言》,阐明游击队驱逐日寇、光复家乡的任务,团结和联合一切抗日党派、抗日武装、抗日人民团体,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共同对敌的方针。
6月初,根据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决定,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林美南任党代表(不久后改任司令员兼政委),谢育才任军事顾问。6月底,韩江纵队在普宁流沙举行成立大会,公开宣布韩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下辖三个支队),同时宣布成立第二支队,林川任支队长兼政委;8月初,第三支队在揭阳粗坑村成立,古关贤任支队长,曾广任政委;8月13日,在揭阳县的小北山成立第一支队,周礼平任支队长兼政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5日,侵犯潮汕的4000多名日军缴械投降;9月28日,日本第23军司令田中久一的代表富田直亮在汕头市签署降书,至此,潮汕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林运明 邢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