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开渔半个月,一大波生猛海鲜“游”上市民餐桌
发布时间: 2019-09-05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池 妍

  8月16日中午12时,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随着大小渔船陆续出海开捕,大批新鲜海货集中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目前开渔已有半个多月,市场上的海鲜都有啥?卖得贵不贵?近日,记者对市区海鲜市场进行了走访。


  海鲜种类增多,价格普降2~4成


  2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市场了解到,开渔之后市场海鲜供应大幅增多,价格明显下降,市民的菜篮子也更加丰富了。在市区榕华市场、马牙市场,记者看到海鲜摊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鲜品种,让人挑花了眼。除了新鲜肥美的鱼、虾、蟹等海鲜,其中不乏一些休渔期间不见身影的品种,像九节虾、魔鬼鱼、白话鱼、海鳗、斗鲳鱼、金谷鱼等新鲜入市的海货,均颇受市民喜爱。据档主介绍,随着开渔后出海作业的渔船陆续返航,市场海鲜的供应量会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带鱼与鲳鱼等正处于丰产季,供应量比较大,导致整体价格下调。因此,如今市场上不仅海鲜品类丰富,价格也相当“亲民”。


  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海鲜价格比休渔期间降低了2~4成。“像白鲳鱼从原来每公斤120元降至80元,娘仔鱼由原来每公斤60元降至40元,螃蟹由原来每公斤130元降至90元左右,豆腐鱼从原来每公斤三四十元降至20多元。”一海鲜档主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就是海鲜,每天的销售量都很大,带鱼一天最多能卖好几十斤。


  眼下,海鲜市场里的主角当属梭子蟹,不少摊位都在显眼位置摆出了梭子蟹吸引顾客。“这是刚捕上来的梭子蟹,只只鲜活,膏肥肉厚。个头大的75元一斤,中档的为45元一斤。”海鲜经营户郑先生介绍,开渔后海鲜货源很是充分,生鲜种类比休渔期多了10几种。他表示,随着中秋节的来临,预计到时价格可能会有所提高。


  市民尝鲜扫货忙,贝类受冷落


  每年8月下旬到10月份,海鲜均价是一年中最便宜的,而且品种多、数量多,新鲜度又好,很受欢迎。记者走访中看到,鲜活的海鲜吸引了不少前来购买海产品的市民。“休渔期海鲜价格贵,根本不敢放开吃。开渔后终于又能吃上新鲜海鱼了,而且价格也没之前那么贵,买一条斗鲳鱼就便宜了二三十元。”正在选购海鲜的郭女士说。


  “禁渔期时,市场上都是冷冻海鲜,口感比鲜海鲜差不少,而现在卖的基本上都是刚从海上捕捞的。”家住江南新城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本来是想买马鲛鱼的,却发现螃蟹、带鱼都很新鲜,便决定多买上一些回家过过瘾。“市民一看新鲜,都会多买上一些,当天没有买到货的市民直接预订了第二天的。”经营多年海鲜生意的刘先生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还做线上生意,就是将随流海鲜用真空速冻起来,邮寄到珠三角等省内城市。”刘先生说,开海捕鱼后,他们的买卖也好做了很多。


  记者发现,跟鲜活鱼虾蟹的热销相比,贝类的销量稍显冷淡。新河市场一贝类摊档老板林先生介绍,花甲、花蛤、薄壳、蛏子、淡菜、带子、田螺等贝类虽然整体价格稳中有降,但是销量很一般。“原先一天可以卖几十斤,最近平均每天10多斤,锐减一半。”林先生表示,贝类多为养殖品,供应量一直很稳定,是休渔期间的主力,休渔期卖得相当好。开渔后活鲜增多,贝类自然受冷落,不过他笑称卖得不好不要紧,等到活鲜减少价格走高时,贝类又是最好卖的了。

  鲜活的海产品,吸引了众多前来尝鲜的市民。林洁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