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为何书法非得坚持繁体
发布时间: 2019-08-0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彭妙艳

  法定的简体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书法建立在繁体字上,这天经地义。但当简体字公布已经几十年了,书法创作还要坚持以繁体字为本体,这就不可理喻了。


  诚然,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是临着以繁体字为“底本”的字帖长大的。对繁体字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也对繁体书写比较熟悉与习惯,一下子要全摆脱这个习惯不太容易。但因为不容易就不思进取,找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自行搪塞,却也暴露出对于书写改革的缺乏自信。


  相对于简体而言笔划繁多的繁体字,是所有汉字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跟其他没有经过简化处理的字一样,是传统的语言工具,被“一般”地使用着,只有成为简化的对象,有简化字代替之后,才显出了“特殊”。然而在书法系统里,它的繁体的书写形象、特征是被定格化了的,固化了的。要去除繁体的写法,有个不能回避的改造过程。但是被简化之后,它依然由汉字的基本结构、笔划所组成,重建的基础仍在,虽然有个磨合过程要经过,但并非无路可走,无计可施。关键是改变习惯,一改天地就宽,包括草书书写这个重点区域因为很多的简体字,正是借了草书的写法而简将下来的,回头把它“草化”,顺理成章,不是什么难题。


  诚然,简体字书法,在结构的调整,笔划的嬗变,形象的建构、塑造上,有很多具体的细节需要推敲,乃至需要创造性地转变,创新性地发展。但有传统的法则为引导,也不会偏离到哪里去,照常可以写出具备书法特征、特色的好字、雅字来。在这方面,已故书家启功先生有过成效卓著的探索与尝试,值得书法创作的后之来者认真借鉴与参酌。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汉字简化,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字改革成果,这一成果也已融入数字系统,融入年轻一代的血液,并将永久传承下去。这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冲突,而且可以视为顺应时代的一个成功转化。为了与简化字认知群体的对接,让传统的书法艺术在这个语境中依然保持活力,而不是缺乏时代精神的假古董。在书写和接受中人设隔阂,书法家没有理由食古不化,把脱节于时代审美认同恃为高明。只有充分认识到所有的文化传统,都必须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革,才能保持鲜活,才可以承受欢迎。这和流水不腐是同一道理。


  简化字书法因为简化字也包含传统文化那些元素,而可以不失“古”味,仍具古风,关键在于书者的传统工夫多寡与高低。书法的优劣,在于所书是否得法,而不是字的笔划繁简,这个道理浅显不过。基本功夫缺失、灵性枯竭,写再复杂的结构、再多笔划,或者古怪的异体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工夫在字外。


  以之为书法家们参考,很期盼被视为愚者千虑之一得。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