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初 心
发布时间: 2019-08-0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杨协亮

  “初心”是一个这两年热得烫手的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释迦牟尼这一句两千多年前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话,也因此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朋友圈里更是动辄就刷屏。这不,当前全党范围内就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可见“初心”的热度不仅还会持续下去,而且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初心”也称本心、赤子之心,人人生而有之。对于9000万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更多人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朗读者》第二季第一期的主题“初心”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这样的一颗纯洁、美好的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是每个人在向真向善向美的追寻中应该永远呵护和坚守的!


  翻阅中国历史,不忘初心的先贤像满天星辰一样闪烁其中。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屡遭诬谤、数度被贬不改其志,其《岳阳楼记》是历代秉政者的资政醒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为后代人所褒扬和敬仰;清朝名相陈廷敬,终身清正廉洁,“绝请托,禁馈遗”是他从政50余年始终坚守不变的原则和底线,康熙皇帝称赞他“恪慎清勤,始终一节”。还有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高尚品格、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等等。这些历史名人坚如磐石的信念和本心,就存在于他们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说即使伟大的人,也不能偏离他的纯洁、善良之心。屈原的《离骚》也有这么一句话:“用君之心,行君之事。”大意是一个人要依从自己的初心做事。一个人只有守住初心,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也才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法国启蒙文学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尼·狄德罗,他的父亲是希望他成为天主教士,学法律或学医,但狄德罗没有屈从于父亲的安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学,最终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如果狄德罗当初没有守住自己的初心,世界文学史上就会少了一位文化巨匠。


  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喧嚣的尘世,一个人难免会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要做到摒除欲望杂念,守住一颗宁静致远的初心,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守真至满”,初心能不能守得住,取决于一个人是否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而要想保持定力,就必须超然物外,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对外在的东西淡泊待之。禅宗史书《祖堂集》中记载:慧明很容易受世俗观念影响,师父慧能发现这一点之后,就告诉他学佛的秘密在于要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要因为外在的东西而改变自己。“本来面目”就是一个人的“初心”。钱钟书与杨绛成名后不被世俗的浪潮裹挟,而是甘于朴实和平凡,将稿费捐助学子:“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秉持科技报国的初心,为祖国科研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固守根本,非常难能可贵!


  初心是一个人的天堂。世事沧桑多变幻,而人生一切外在的美好,其源头往往就是我们美好的初心、最初的情怀。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保持初心,我们就会永远记得当初是为什么出发的。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