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安静的角落
发布时间: 2019-08-0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王哲珠

  


  黄昏群钓   黄必胜  摄 


  经过新华书店时,我停下了自行车,已经不是新华书店了,面前是一片废墟。上周书店还在,老旧冷清的门面,新华书店四个字被门前那棵树茂盛的叶子半遮着,有种说不出的安然,每每经过,我都会不自觉的偏过脸,目光探进书店深处,里面有点暗,给人一种呆在时光深处的错觉。现在,阳光下一大摊零碎的水泥和杂物,像一摊面目全非的回忆。


  和同事谈起新华书店被拆的事,一个同事说不是拆,有消息称是重建,新华书店太旧太寒碜了,配不上如今崭新的小城。我仍是失落,不知为什么,我难以接受新崭崭的新华书店。


  第一次去的新华书店是小镇的新华书店,那家书店在一条热闹的老街,我一脚踏进去,像踏进另一个时空,书店和外面火热的夏天和喧闹的日子是两个世界。书,书,书,满眼的书,我待了很久,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世上可以有这么多书,这么多书放在一起是这样的感觉,我世界里的书除了课本,就是邻居大哥哥大姐姐的小人书和家里的日历。书店里,有那么多读书的人在一起,又亲密又独立,有种安静的活力,也是那一刻开始,我知道自己是爱书的。


  在小镇那间新华书店里,我看了极多的书,带图的纯文字的,素净的鲜艳的,厚的薄的,适合小孩的适合大人的,讲天上的讲地上的,讲过去的讲未来的,讲梦里的讲日子里的,但我又什么都没真正读进去,我又兴奋又着急,翻着这一本又看到那一本,被母亲拉着离开时,整个人恍恍惚惚的。


  后来,我知道小镇的新华书店书其实不多,就好像镇上那两条把我镇住的街道其实不宽。我们家搬到了小城,小城的新华书店比小镇的书店大得多,很好看但不浮夸,那时我只知喜欢,长大之后,我渐渐明白,那是一种气度。和小镇的新华书店一样,这个书店也很香,只是香气比小镇的书店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香,直至今天我仍然难以描述,有墨水的香、纸张的香、木书架的香、文字的香,但又好像都不是。只要走进这香里,我就安静了。这香是一根线,牵着我,走进一个又一个书本的世界,我凭着这线和文字相互理解、认定。


  那段时间,放学或周末,我总会到新华书店去,挑一本书,找个不太被注意的角落,小心地翻开,小心地踏进书本世界,一旦进入书本世界,便自由起来,外部世界不太相干了。这样的时间是奢侈的,我得用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攒这一段课余自由,得攒一段时间的零花钱,以偶尔从书店带走一本书,不至于对总在书店蹭书感到不好意思。


  那是一个多么特别地方,走进去,我感觉自己不一样了,书店里碰到的人也是不一样的,那里似乎有种高于烟火的东西,给人别样的气质。我喜欢书店里那些影子,低头看书的侧影,手指从书脊缓缓滑过的影子,半靠着书架看书的,半咬着手指读书的,半弯下腰凝神书架下层书本的,仰起头挑书架上层书本的,拿了几本书用心对比的……那时,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无端地喜欢这些影子。后来,我学会归纳自己的感觉,这些影子会让我想起美好、安宁、丰饶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像花朵,在那个安静的角落轻轻绽放。


  我的印象里,那个时代,几乎每个小镇每座城市都会有新华书店,它是某种标志,我甚至极端地认为,我们对某个小镇或某个城市的记忆里,新华书店肯定是醒目的记忆背景之一,就像那个时代的电影院,像那个时代的某种心绪。


  时光奔跑着,而新华书店仍安静地待着,所以有了不合时宜,有了被落下的无措,新华书店一个接一个消失,真的走进了记忆。


  有新的书店在开,懂得适应的时代才存活着,或主卖教材教辅的,或兼经营咖啡卖情怀的,或兼做其他生意以书为文艺背景的……这是另一种方式和味道了,或许以后将和以前的新华书店一样,成为另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怀背景。


  但新华书店永远是属于我这一代人的,我在它那里与文字相遇,今天我只能报之以文字。对新华书店的重建我并不抱希望,也不期待,再怎么重建也回不去,有些东西消逝就消逝了。有时,消逝是另一种重生,我知道,那个安静的角落会在记忆或某种历史里重生。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