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不能让“逢雨看海”成为城市通病
发布时间: 2019-07-11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陈祖灏

  7月8日,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遭遇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在广西,从7月6日起,暴雨持续不断,其中桂林、柳州等地遭遇特大暴雨,汛情严重。此次强降雨导致广西柳州、桂林、百色、河池、来宾共5市27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部分房屋倒塌。( 7月10日《东方网》)


  每年夏天,国内不少城市因内涝而瞬间成为“泽国”。被内涝折磨的城市中,台阶成了瀑布,驾车如开船,连公交车都成了“冲锋舟”。而“痛定思痛”后加大投入治理内涝的结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可谓“年年城市迎大考,年年城市成内涝,年年防汛不给力,年年城市都糟糕”。老城如此,新城也没躲过去,众多“现代化”城市在暴雨中露出短板,甚至被打回原形。


  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倾盆大雨很无奈,但是危难之际见真情。交警、边防民警、排水工、环卫工,冒雨坚守岗位,打开雨水井盖,数小时坚守,生怕行人靠近发生不测;更有市民在大雨中相互帮助奉献爱心,上演了一曲曲动人的雨中情……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样的爱心场景如不出现,才是城市成熟的应有境界。责任是个定量,一方付出多了,另一方就是付出少了,城市内涝本不该要市民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从容度过汛期,才是市民本应享有的雨季待遇。


  追根溯源,从古至今,每个城市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排水系统,河渠沟坎,自成体系,相互依存。但是,曾几何时,房前的小溪不见了,屋后的小河不见了,城镇周边的河流断流了,干涸了,变成了开发商的楼盘和形形色色的工业区,毎遇到大雨,原先能够承载雨水的江河湖泊没有了。现代城市建设的急功近利,导致地下排水工程的严重滞后,城市防洪防灾系统甚至出现今不如昔的情况。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发展的。显而易见,“逢雨看海”已成城市通病,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犹如一记警钟:“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整改刻不容缓。有关部门要最大可能地把内涝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我们发扬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重面子也要重里子”,融会贯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新常态。


  (编辑: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