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南英(1855~1917),号蕴白或允白,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1855年生于台南,其父许廷璋以教书为业,许南英光绪十六年(1890)中恩科进士,授兵部主事。许南英对当时内忧外困、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很是不满,不愿在京为官,于当年底回到台湾。
许南英的一生满怀壮志,忧国忧民,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腐朽没落势力的憎恨,他猛烈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表现出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风云,现存的1096篇诗文均收入《窥园留草》中,其中有多首写到揭阳。
游絜园写诗感叹时世多变
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进犯台湾时,许南英在台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5月基隆失陷,日本侵略军占领台南,9月5日他在乡人的帮助下乘竹筏上船出离台湾。许南英被迫离台以后,先在厦门小住,后转到广东汕头。回到大陆的许南英,在汕头见到宗人许春熙(字子荣),许春熙是揭阳登岗桃山都许厝村人,他是一位精明有文化的生意人,他的生意在商贾云集的广州十三行都负有盛名。后来得潮阳人、潮州总兵黄金福所赏识,黄金福倡议两人合股在新加坡创办商业实体。由于他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几年下来成了“财雄闾里”的地方巨富。甲午战争后,南洋经济萧条,于是许春熙由新加坡返归中国。
许春熙对许南英除了同宗之情,他一直敬佩许南英的爱国精神,许南英在甲午战争前期与丘逢甲等组织团练,协助刘永福抗日,事迹在南洋广为传闻。两人见面后,一起来到揭阳登岗许厝新乡,参观由许春熙建设的“三壁连”建筑群,不久后“又把先生全家从台湾接到桃都,安置在宗祠边底别庄里”。
许南英寓居揭阳后,1895年秋,应邀来到揭阳县城,游览絜园,写下了《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三首:罡风送客到三阳,揭邑于吾是故乡。
恸哭谁人怜阮籍?钓游无地隐严光!
欲寻吕祖邯郸道,竟入裴公绿野堂。
红蓼白芦围水阁,伊人宛在水中央。
(注:丁雨生中丞尚停棺园中水阁)
楼台亭馆尚依然,冷落繁华二十年。
主是令威难化鹤,客真杜宇欲成鹃。
一畦寒菜锄斜日,半亩残荷锁淡烟。
不负仲宣楼上望,瓣香低首拜湘贤。
(注:楼上祀湘乡曾文正公牌位。)
湖山原欲小勾留,无奈愁人倍有愁。
非是陶潜能卜宅,剧怜宋玉善悲秋。
功名险作焚身象,眷属浑如不系舟。
眼底沧桑无限感,西风不忍再登楼。
絜园的主人是晚清一代名臣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絜园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襟紫陌而依榕江,带水负郭,地僻景幽,古槐接天,苍松蔽日,怪石奇花,为揭阳当地名园。园中的建筑五间楼、三间屋、待月亭、水亭、草堂、东山亭、半园、赐书楼、曾公祠(祀曾国藩)等,当年丁日昌在此读书、会友,堪称古城一处绝妙的私家园林。
许南英到访时,丁日昌逝世已13年了,当年盛极一时的絜园已显萧条冷落,虽然“楼台亭馆尚依然”,但已“冷落繁华二十年”,许南英看到的是“一畦寒菜锄斜日,半亩残荷锁淡烟”的残破景况,诗人感慨“功名险作焚身象,眷属浑如不系舟”,发出了“眼底沧桑无限感,西风不忍再登楼”的感叹,这诗句今天读来仍然使人感觉到悲凉和沧桑。1882年丁日昌病逝于榕城,因找不到合适的墓地,只得暂处絜园,后埋于园中。故诗中有“红蓼白芦围水阁,伊人宛在水中央”之句。此时的絜园繁华落尽,人去楼空,衰草败栋,断垣残壁,使人倍增愁思,产生苍凉之感,许南英在诗中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联想历史上的先贤,感慨物是人非,絜园的盛衰,也是一个家族的盛衰史,就像是一幅晚清衰败的缩影。
回桃都写诗感念故土情谊
揭阳的许厝村一直都是许南英思念和难以忘怀的地方,特别是许子荣兄弟和族人的高情厚谊,更是令许南英常常萦怀。直到庚午年(1900)的春间,已经走上仕途的许南英因公务来到潮州,还专门回到揭阳桃都,探望许子荣及乡亲。感慨赋诗《重过桃都赠家子荣子明昆季》四章,并附长序:庚子春仲,于役潮州,重过桃都,宿家子荣、子明里第,回忆乙未由台南仓皇内渡,眷口之外,别无长物,蒙主人敦推解之情,任寄托之责,予始入都,改官来粤。今日来游,不胜感念!率成四章,以志高谊一
认得桃都路,桃花夹岸开。
二分春恰好,一棹客重来。
树木新村抱,风尘老态催。
有情如此水,绿涨自潆洄。
二
汲取新泉至,红炉自煮茶。
主人能爱客,稚子解呼爷。
近水宜栽竹,锄园好艺花。
故乡浑不见,即此当归家。
三
回忆流离际,全家寄主人。
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
衣食犹多累,功名未了因。
挂冠如有日,就此卜芳邻。
四
伯歌还季舞,一室喜相将。
座有诗书气,人为族党光。
荆花重老荫,兰草发奇香。
我亦有兄弟,天涯各一方。
诗中描写了揭阳乡村优美的自然风景,桃花夹道,春光正好,树木环抱,热情淳朴的乡亲“汲取新泉至,红炉自煮茶。主人能爱客,稚子解呼爷”,独特的民风和民俗,许家兄弟及族人的热情,都让他感念不已。诗人回忆往事,感念当年“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时许氏一家的浓情厚谊,今日重聚,表达了欣喜、愉快的心情,这种感情溢于言表,在诗中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第二年,许子荣逝世,许南英还特地撰写了墓志铭,至今仍立于揭阳桑浦山许子荣墓侧,成为潮汕近代的金石瑰宝。
就在写作上诗的同年,许南英还作《自揭阳夜发普宁》诗:“榕江微雨里,潮至响潺潺。一棹铁峰道,三更玉滘关。帆随风信转,舟逐水痕弯。醉眼推篷看,渔灯明灭间。”诗人于微雨之夜往普宁,诗中写榕江夜航的景色,轻舟逐水、渔灯闪烁,一幅形象的榕江夜航图,为后人留下了优美的诗篇。在许南英的诗词中,揭阳一直是他难以忘怀,永远怀念的地方,难怪诗人自称“揭邑于吾是故乡”,这虽是诗人的诗中之语,也是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对揭阳的热爱。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