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刀 揭阳姓氏概略之608 “边塞伟男”刀安仁
发布时间: 2019-05-0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阿 龙

  民国初年,一位傣族刀姓革命志士在北京英年早逝,孙中山在追悼会上为其致挽:“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这位革命志士叫刀安仁——刀安仁(1872~1913),云南干崖(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人,字沛生,傣语官名“帕荫法”,父亲为干崖第23任宣抚使土司刀盈廷。


  刀安仁19岁便袭宣抚使土司之职。在担任土司期间,他组织领导了抗击英帝国主义的入侵斗争,开创了傣族火柴、印刷、丝绸纺织、养蚕、银庄借贷等实业,促成了纯正傣戏的形成。


  1904年,为寻找富国强兵良策,刀安仁多次到缅甸、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游历考察,从新加坡购买了8000株橡胶树苗、部分桑树苗、少量银桦、皂果种子运回干崖种于凤凰山上,打破了北纬21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论断,成为中国橡胶事业的开拓者。


  相比实业,刀安仁的革命贡献更让人为之赞叹。1905年,受革命人士丘仁恩等影响,刀安仁率10余傣族青年远赴日本求学,接受先进的革命思想,并于同年加入同盟会,成为首位傣族会员。


  入会后的刀安仁甚为积极,曾先后三次变卖家产捐资革命。在同孙中山的交往中,相互结下深厚友谊,刀安仁和家人曾尊称孙中山为“波哏”(傣语,意为家父、家长)。在孙中山的指导下,留学后的刀安仁回到家乡大兴实业,同时积极组织反清斗争,并建立同盟会滇西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经努力,同盟会最终在云南形成了昆明和腾越(今腾冲)为主的两个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刀安仁与另一领袖张文光决定立刻举兵响应。27日,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在腾越打响,起义宣告成功后,刀安仁被推举为“滇西国民军都督府”都督。


  闻讯云南起义成功,孙中山特向刀安仁、张文光致贺电以示鼓励。这次起义,吹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号角,为全省迅速实现光复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然而起义胜利不久,遭人陷害的刀安仁在上海被秘密拘禁,虽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全力营救,然其已遭受严重摧残,不久即病逝北京,终年41岁。


  刀(dāo,潮音do1(多 ))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刀姓在揭阳只有3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505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45%.刀姓来源有二:1.出自傣族贵族。历史上,傣族原来没有姓氏,人们称男性贵族和官员为召和岛,如称宣慰使为召片领、称土司为召勐、称头人为岛帕雅。直至南宋,朝廷在给地方土司的文书中将“岛”译为“刀”之后,刀才逐渐成为傣族贵族的姓氏。据《车里宣慰世系简史》载,第六代车里(治所在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宣慰使“岛亨龙继承父位时,正是宋理宗皇帝在位时期。朝廷将景陇王的奏文中岛亨龙的‘岛’译为‘刀’,自此以后,景陇王的汉名都是‘刀’字起头……岛亨龙有二子,长子刀补瓦……”刀补瓦遂成为车里宣慰使中第一个用刀字命名的人。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在车里设军民总管府,由傣族首领贡理、贡銮、贡禄管理所属地区,朝廷赐贡禄姓刀。刀遂由此前的官方确认地方官名字首字演变为皇帝赐姓。明朝永乐四年(1406),孟连宣抚司第四任土司进京朝贡,永乐帝赐其刀氏。刀作为贵族姓氏更加广泛了。2.出自朝鲜半岛古百济国。百济国有刀姓,为百济八族之一,从唐代至明代,不时有百济刀姓居民落居中原地区,因同为中华文化圈,沿袭原姓至今。


  上述两支刀姓在中原地区繁衍后,大多融入汉族,成为汉族的一个姓氏。


  今刀姓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3省区刀姓人口约占全国刀姓总人口的65%.刀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刀安仁外,还有:当代傣族爱国人士刀京版(1898~1966),刀安仁之子,民国时期任第25代干崖宣抚使司,日寇入侵时组织边民抗日游击队,开辟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1950年参与和平谈判,拥护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盈江,后历任盈江县长、德宏州长、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副主席。


  揭阳的刀姓居民落居于揭西五经富、惠来葵潭和普宁军埠3地。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