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仵 揭阳姓氏概略之605 仵瑜犯颜直谏
发布时间: 2019-04-10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阿 龙

  明代,一位本来才学卓卓的仵姓朝官,因参与了一场在今人看来实在是过于迂腐的直谏行动,结果被少年皇帝处以杖责,最终命丧朝堂——仵瑜(1477~1524),字忠父,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省咸宁赤壁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仵瑜之父仵绅历任工部主事。仵瑜从小即有操行志向,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后来得病,离职治病。病愈后起用为礼部主事,因生病再次返乡。明世宗继位后,起用为原职。在任上,仵瑜曾经上疏规劝皇帝勤圣学、笃亲亲、开言路、敬大臣、选诤臣、去浮屠、拯困穷、重守令、修武备、储人才十事,成为美谈。


  然而,仵瑜却在此后卷入了一场史称为“大礼议事件”的纷争,这场纷争的目的,就是一班朝臣要给新皇帝换个新爹,这事儿还得从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的经过说起——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驾崩,由于没有儿子、没有兄弟,张太后经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后,便颁布懿旨,命令兴王朱厚熜(cōng,潮音cong1(聪,意为微火))进京继承皇位。朱厚熜是明孝宗(1487~1505在位,武宗父亲)的侄儿,武宗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yuán,潮音nguang5(原,一种大树名))的次子,奉命入京继位时,还是个年仅14岁的少年王爷。少年皇帝继位后,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


  然而,堂弟继承堂兄的皇位,虽然是依亲嫡顺位排出来的,但权臣们却还要新皇帝认伯父孝宗为父亲,而且还要改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叔父,母亲为婶母,这对于这位少年皇帝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在这个时候,就在大臣张璁(cōng,潮音cong1(聪,意为明洁的玉))支持皇帝,认为新帝继承堂兄的皇位是继承皇统,而不是继承皇嗣,不必像侄子过继伯叔父一样更改称呼。但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还是固执己见,于是,纷争日复一日,竟争拗了3年。但时间久了,嘉靖帝的位子坐稳,就更有利了。嘉靖三年(1524)七月,皇帝命礼部为其父母上册文,并祭告天地、宗庙、社稷,正式将生父尊为皇考。一班反对的大臣抱团在左顺门下跪痛哭,恳请皇帝收回成命。嘉靖帝倒也不废话,命令锦衣卫将这批人全部抓捕,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外,其余五品以下官员134人则于数日后在左顺门外集体处以廷杖之刑。廷杖本来是羞辱大臣的刑罚,可嘉靖帝实在是痛恨这批人,便下令“用心打”,结果有16位大臣在当场竟被活活打死,仵瑜就是其中一位。一位才华卓卓的大臣,还不到50岁,就在这场无谓的纷争中丧命,实在令人扼腕。负责编修《明史》的大臣在写到仵瑜传略时,大约也对其死感到惋惜,仅以“已,竟死杖下”5字将“大礼议事件”一笔带过。


  仵(wǔ,潮音ngou2(午 ))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


  仵姓在揭阳只有4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45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6%.仵姓来源有二:1.出自仵作,属以祖职为姓。古代把代人殓葬为业的人称为仵工,又把官府负责验尸工作的人称为仵作。有仵工、仵作的后人以祖职为氏,称仵氏。2.出自午姓,为明初翰林大学士仵璪(zǎo,潮音cao3(臭,水藻状玉饰品 ))之后,属帝王赐姓。据《六安州志》载,仵璪原姓午,字时杰,元末,凤阳太和(今属安徽省阜阳市)人,至正丙午(1366)会试得第一名,但未受元职。因兵燹隐居山林。明初应求贤举为英山(今属湖北省黄冈市)县令,未几迁翰林学士。因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升为大学士,赐姓仵,遂改名为仵璪.今仵姓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和安徽等地,5省仵姓人口约占全国仵姓总人口的60%.仵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仵瑜、仵璪外,还有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龙泉乡有雒仵村人,以20世纪我国抗日战争中血战功勋而载入史册;当代抗战老兵仵德厚(1910~2007),在1938年大败日寇的台儿庄战役中为“敢死队队长”,是40名敢死队员中仅有3名受伤幸存者之一。


  揭阳的仵姓居民落居于揭东玉窖、揭阳产业园龙尾、惠来葵潭、普宁军埠4地。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