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梳妆台:潮汕姿娘的美丽憩园
发布时间: 2019-04-10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林毓宾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梳妆台。


  槟城梳妆台。


  槟城梳妆台。


  香港历史博物馆梳妆台。  


  惊艳!除了惊艳,还是惊艳!


  2011年夏季,我去马来西亚旅游。在槟城侨生博物馆见到那个精美的木雕梳妆台,一时间,我找不到词语能够形容它,也难以精准地表达出我当时的心情。


  这个梳妆台颇有潮汕地区老式木雕梳妆台的风格,木雕工艺精美,纹饰造型精致,金黄的颜色,使它看上去显得金碧辉煌。只有富裕人家,才会购置如此雅致的梳妆台,供女主人打扮妆容。


  在此之前,我已经很多年未见过潮汕木雕梳妆台了,它几乎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但是见到它的那一瞬间,“潮汕木雕梳妆台”,它立即从我的记忆中蹦跳出来,因为以前家乡棉湖许多家庭也有这类梳妆台。


  榕城外婆家中,曾经也有一只与它相似的木雕梳妆台。


  外婆长得清秀,虽然家境清贫,衣饰简朴,但是她的穿着总是干净整洁,每逢外出,她往往会坐在梳妆台前,仔细地梳理头发,用发夹夹好,然后打开粉盒,用右手中间三只手指缠着白手帕,抹了些粉,轻轻地在额头、脸颊、鼻翼、下巴、颈部等处点抹,又缓缓地擦抹,照了照镜子,发现哪儿没抹好,便又抹粉补妆。


  那时候我还小,站在外婆身后侧畔,见她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打扮,忍不住地笑出声来。外婆转过身来,瞄了我一眼,笑眯眯地,右手一扬,往我的鼻梁抹了一下,我走到梳妆台前,见到镜里的我,鼻梁粘了一小团白粉,变成了戏台上的“花鼻头”(小丑),好难看呀!


  我赶快扯着外婆的衣袖抹去鼻梁上的白粉,外婆顺势伸手挠我的腋窝。


  “好痒啊!阿嬷欺负我。”我赶紧缩了手。


  我俩在梳妆台前笑成一团。


  外婆的梳妆台简朴,桌面上有一块椭圆形的镜子,两边各有两层小抽屉,可以放发夹、橡皮筋、粉盒、雪化膏等化妆品,它那黝黑的颜色,不知道积淀了多少岁月芳华……


  昔年,很多岭南人(特别是潮汕人、客家人)下南洋谋生,侨居马来西亚等地,与当地人通婚,生了男孩,称为“峇峇”,生了女孩,称为“娘惹”。扎根他乡,烟火繁衍,虽然他们说的是南洋话、吃的南洋饭,但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多少还是会在家族的生活中传承开来。这种文化基因一旦融入后代的血脉,便会薪火相传。


  19世纪末,槟城富商郑景贵建了大宅,将寓所及店铺合为一体,并命名为“海记栈”。这座中西合璧的民居,将中式木刻屏风、英式地砖、苏格兰铸铁工艺等融于一体,如今开辟为“槟城侨生博物馆”,通过精致的收藏品,呈现“峇峇娘惹”文化,100多年前,侨居南洋的岭南人的生活风貌,才有机缘与后世游客偶遇,展现其独特的风采。


  2018年,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我意外也见到了一个潮汕风格的木雕梳妆台,它的模样与我外婆家的梳妆台很相似。没想到,曾经是百姓家常见的老式梳妆台,如今却陈列于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不管它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但是这足以说明它是某时代百姓生活的代表物品之一。


  今年3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也陈列着一个潮汕风格的木雕梳妆台,风格与造型,跟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那个梳妆台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个梳妆台的镜子下面嵌着彩色的正方形瓷砖,很可能是进口的,如果我猜对的话,这个梳妆台堪称为“中西合璧”。


  我家里曾经也有过一个梳妆台,据姐姐回忆说,它比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的那个梳妆台还漂亮,古色古香,可惜以前家里因为一些事,父亲不得不将梳妆台卖掉。


  一个家,总得有一个梳妆台,那是女人的美丽憩园。


  花木兰将军打完仗,解甲归田,回到家里,她便“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坐在梳妆台前整理好红装,才能行出闺房看战友。离家打仗十二年,凯旋归家,盼望的是对镜理红装——梳妆台啊,还我木兰花容貌!


  潮汕木雕梳妆台,曾经陪伴多少潮汕姿娘走过美好年华,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轻轻触摸,用心欣赏,那一缕脉脉的清香,伴随着无尽的思维,袅袅飘逸……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