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湖山古寺里的桂花树
发布时间: 2019-04-10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黄剑丰

  端午过后,广东的天气依然炎热。我在杭州机场落机,迎面却是一阵凉爽。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前两天刚下过大雨,才有此刻的清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杭州自古乃繁华地,此地的市花是桂花,而我此刻千里而来,不为别事,专为一棵桂花树。


  我的家乡广东省普宁市广太镇湖内村,这个偏僻的乡村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的古寺,迄今400多年。寺中,在大雄宝殿与泰佛楼之间的花坛上,生长着一株古老的桂花树。这棵树有六七米高,原本应该高于佛殿,在寺外远远就能望见其翠绿的树冠。奇怪的是,这棵桂花树不是挺立的,而是成45度角谦卑成长,因此整棵树隐藏在古寺之中,不为寺外所见。


  湖山古寺位于我们村的西边山地之中,小时候经常到寺里玩,印象最深的是桂花树的歪斜形状,这个形状让小孩子很容易就能爬上去。爬上古老的桂花树犹如小孩子爬上年老的阿公阿婆背上,亲切而温馨。记得每年农历七月半,寺里会有施孤法事,等到八月份的时候,桂花盛开,香气袭人,在征得寺里住持同意之下,经常会折一些桂花回家。


  我还是懵懂孩童的时候,这树就这么老,这么歪。父亲也说他很小的时候,这树也是这么老,这么歪。沧海桑田的时光,倏忽几10年时间过去,转眼我已经长大成人,父亲也逐渐年老,而桂花树,依然这么老,这么歪。


  村人叫这株桂花为天竺桂花。天竺不是唐僧取经的那个天竺,而是特指浙江省杭州市的“下天竺寺”,相传湖山古寺创建的时候,正好有一位云游僧来此挂单,并带来一株桂花树苗。树苗是云游僧在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南的“下天竺寺”所取的品种,于是,400多年来,这株从杭州而来的桂花树,就因为一段殊胜的因缘,落土潮汕大地,扎根成长。


  古寺桂花,钟鼓经声,对于每一个湖内人来说这是有着深刻印象的。17岁那年,为了学业,我开始离开村里,而后毕业,参加工作都是留在广州,很少回来。故乡的风物,遂成游子记忆里美好的记忆。每次在外面遇到寺庙,在礼拜三宝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的古寺,每想到古寺,仿佛就闻到桂花的幽香。湖山古寺与古老的桂花,在我的记忆中是如此完整地捆绑在一起,形成记忆中一帧独特的画面。


  杭州市的下天竺寺到底是一座什么寺,当年的桂花树为何会落到湖山古寺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我通过微信向杭州的朋友打听当地是否还有“下天竺寺”,朋友回复我:杭州自古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景,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因此桂花树来自杭州应该是有可能的。下天竺寺也是有的,当地天竺山下有寺三个,分为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当地不喜欢叫下天竺寺,而是称为三天竺寺。于是,一切的线索通过互联网均对接上,一个念头就在在心中涌起:我要去杭州。


  端午过后,我终于从广东坐飞机来到了杭州。下天竺是杭州天竺山下三个寺庙创建最早的,距今已有1660多年,清代乾隆南巡来到杭州的时候,将上、中、下三天竺寺分别命名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题寺额,因此,下天竺寺也叫做法镜寺。


  杭州真乃东南佛国,从灵隐到天门山,周围数十里,统称为天竺山。从灵隐咫尺西天照壁沿天竺溪而上,依次为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天竺三寺深藏林间山谷,由下而上,下天竺寺先到,这里景色清幽,寺宇壮丽。据《湖山胜概称》“由月桂峰迤西入佛国山,自下竺,过中竺,至上竺而止,上竺则观音灵感。下竺则古迹为胜,三竺之间,云影天光,泉声松籁,岑寂岛空,香凝钟静,耳目心神之会,觉其迷极其光者,岂不超三界外乎。”


  千里之行,由杭州的朋友所带,我专门来访下天竺寺。是下午的时光,下过一阵小雨,山色空蒙,云蒸雾绕,频添几分禅意。缘溪信步而行,一路不时可见朝山进香的虔诚香客,于是远远看见黄墙黑瓦下天竺寺,内心不由涌起一阵欣喜的激动,仿佛似曾相识,故人来访。进入寺院,寺内宽阔,环境优美,整洁肃穆,佛殿飞檐翘角,宝相庄严,圣地安静,正是一个修行的好去处。


  来到寺院,发现这座寺院竟然是杭州市唯一的尼姑寺院,我想起湖山古寺也是有尼住持的传统,时间过去几百年,这个传统依然契合。原本以为寺院之中应该是古桂森森,不料寺院之中已经没有古老桂花树了,未有一株碗口粗的小桂花树,与桂花能有联系的还有寺院对面的月桂峰,于是免不了有着淡淡的惆怅与失落。


  下天竺寺中原本应该是有桂花的。我在唐诗中读到皮日休的一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诗里的天竺寺就是杭州的下天竺寺,只不过沧海桑田,皮日休当年拾得桂子的桂树已经不在了。这首唐诗中提到的桂花结子,湖山古寺中那棵古老的桂花树也是会结子的,每年桂花凋谢之后,树上便挂满了累累的桂子。桂子硕大,有的甚至大若青橄榄。


  根据湖山古寺中零散的记载与此次的访寻,可以确认,湖山古寺之中的桂花树应该就是从下天竺寺而来。而略有不同的是,记载中所说的到湖山古寺挂单的云游僧人可能是位尼姑。下天竺寺乃是尼姑住持修行之地,而湖山古寺也是有尼姑主持的传统的,1986年至1999年,破败的湖山古寺正是由住持、比丘尼释光慧主持下重建。明代杭州的一位尼姑,远道而来,为何带着一颗桂花树?这棵桂花树又不偏不倚直接来到湖山古寺落土?


  经过一番材料的综合以及此次行程的结合进行理顺,我想大约可以还原当年的一些小细节:4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从杭州下天竺寺远道来到潮汕的云游尼姑,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时候,她来到湖山古寺挂单,她为何偏偏来到湖山古寺?大约当年的湖山古寺有可能正是尼主持,这位尼姑受到湖山古寺的接待之后,临走前,掏出从下天竺寺带来的桂子,种在湖山古寺之中,自此桂花树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间匆匆,刹那400余年。


  杭州下天竺寺距离湖山古寺千里之遥,在400多年前交通不方便,长途跋涉的情况下,一棵桂花树由一个尼姑如何带过来,途中如何确保桂花树不干枯死掉,这是一件非常困难而又不现实的事。问题是,她要带一颗桂花树出来做什么?带一颗桂子比带一棵树自然方便得多,下天竺寺的桂花是能结子的,尼姑出门将桂子随身带,这才是合理的,作为地方特色的手信,这才是合理的。因此,当年带来湖山古寺的,有可能不是桂花树,而是一颗桂花子。


  40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古桂安然无恙。爷爷的爷爷见过这棵树,爸爸的爸爸见过这棵树,这棵树惯看春花秋月,静听佛号经声。曾经有人慕名而来,想从桂花树上嫁接,但从未有一例成功。桂花树,它是属于湖山古寺的。


  400年的时光如云照水,云卷云舒,而水依然是水。许多见过桂花树的先人,也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而桂花树依然是桂花树,以一个45度倾斜的角度存在。花开花落,当年那个种桂花树的尼姑师太,一定不会想到,400多年后,会有一个人,因为这棵桂花树寻根寻到下天竺寺。而一切,都是因缘。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