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马鞍山农场:改善人居环境 构建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 2016-11-22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撰文:张晓生 邢晓荣 熊汉涛  摄影:张晓生 熊汉涛

  马鞍山农场概况

  广东省马鞍山农场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属国有农业企业,受揭阳农垦局和普宁市双重领导。马鞍山农场南与惠来县葵潭镇交界,西与普宁市高埔镇为邻,下辖7个行政村、4个专业管区和2个社区,总人口1.03万,总面积4.26万亩,以橡胶种植为主产业。

  近年来,马鞍山农场在经济较薄弱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以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改善了各村的村容村貌,优化了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促进了农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把手感言

  自实施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以来,马鞍山农场在经济较薄弱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在加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发展橡胶产业、促进民生福祉提升等方面创出了一片新天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干群积极投入生产,推进农场建设协调发展。

  接下来,马鞍山农场将围绕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农场主产业,进一步发展油茶、畜牧等产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兴办“造血型”项目,增强农场“造血”功能;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掀起基础设施建设新热潮;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马鞍山绿色生态家园环境;注重社会管理,推进和谐农场建设,致力推动农场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黄七星

  狠抓基础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民房崭新整齐,水泥化道路宽阔平坦,橡胶林流金滴翠,路灯美观大气,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这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是马鞍山农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特别是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实施以来,马鞍山农场抢抓先机,吹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村居植绿覆绿“三大工程”的号角。通过努力,该场在发展橡胶产业、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幸福新家园等方面创出了一片新天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职工群众生活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该场紧抓各种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先后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开展道路、安全饮水、公共排污、排水、巷道、绿化、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场区生活环境。其中,建设了4条混凝土硬底化道路,总长8.4公里;新建橡胶物资储备仓库5栋,总面积900平方米;新建汉塘大桥,解决了全场及毗邻乡镇3万多群众 “过桥难”问题;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场1万多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立保洁机制,建设垃圾转运站,优化农场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热情好客的马鞍山人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现在出门方便了,水泥化道路铺到橡胶园了,咱奔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党和政府真正关心到我们的心坎上,真没想到农场发展这么快,都认不出来了!”……广大职工群众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做优产业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对待橡胶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也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到长势这么好的橡胶树,我很高兴!”看着满山郁郁葱葱、蓬勃生机的橡胶林,马鞍山农场抚管工人陈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有了产业,富了口袋,才有美丽。天然橡胶种植是马鞍山农场的主产业。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马鞍山农场不断加大力度巩固和提高主产业发展水平,培育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自2007年起,马鞍山农场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垦总局大力发展新一代天然橡胶的战略部署,详细制订了橡胶种植总体规划,克服了生产上的种种困难,取得了明显成效。至目前,该场共种植橡胶树8000多亩。“橡胶是我场的经济支柱,它关系到农场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做大做强橡胶产业,才是农场的根本出路。”马鞍山农场党委书记、场长黄七星介绍,“十二五”期间,农场共投入扶贫资金484万元,新增或更新橡胶面积2080亩,抚育胶林4800亩,主要推广种植“热研-73397”等橡胶优良品种。同时,农场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管理创新为手段,力促橡胶产业由“大”向“强”,由“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科技管理”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力打造揭阳垦区种植面积最大、管理水平最高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台风“海马”携风带雨袭击揭阳大地,马鞍山农场大部分橡胶树惨遭“毒手”,倾斜、折断、倒伏的橡胶树有20多万棵,受影响株数占78.17%.树倒了,但马鞍山人的精神不倒!台风过后,该场干部职工在灾难面前不怨天、不怨地,奋力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灾后1周的黄金时间内,采取科学处理方法,扶正断倒橡胶树20多万棵,完成复产工作。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橡胶林依然一派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景象。

  优化环境

  改善农场生活条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农村和谐稳定。马鞍山农场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民心工程抓紧抓好,通过“四强化”积极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该场专门成立由农场党委书记、场长任组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责任区分解表,组织广大干群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整治中,实行各村驻点直联工作组负责制,由驻点团队队长具体负责,团队队员分工协作,各村积极配合,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明确每月最后一个直联日为全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日。为建立健全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运的长效机制,该场与各村签订环境卫生整治目标责任书,同时强化督促检查,定期考核。二是强化责任,推进垃圾清理。在保洁工作中,该场采取定点、定岗、定时的“三定”处理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户集、村(居)收”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收集点,让居民将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垃圾收集点,专人收集后直接运到农场集中填埋处理。三是强化投入,完善保障体系。为树立生态文明卫生新形象,提高小城镇卫生质量和环境质量,解决垃圾扰民问题,该场投入资金170多万元,完善场、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在农场湖洋坑建设垃圾填埋场1个;建设农村垃圾收集点8个;建设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个,面积499.5平方米。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浓烈氛围。为使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工作家喻户晓,该场充分运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栏等,并印发了《致全场人民的一封信》和标语等,多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统筹兼顾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现在好了,我们退休人员的生活有保障了。”马鞍山农场退休职工熊锦波高兴地说。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场统筹兼顾,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如今,农场九年义务教育、职工养老保险、低保、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统筹,突破了困扰企业的瓶颈,解决了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该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多方筹措资金,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长足发展。一方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硬件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倾力推进教育创强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全场教育教学水平。先后投入资金1350万元,完善场中心幼儿园、中小学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同时,制订奖教奖学方案,拨出专款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大大激发了全场师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该场投入100多万元,建成农场文化广场,并配套健身器材,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休闲的活动场所。同时,每年开展职工篮球赛、春节文艺汇演、元宵社火等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与此同时,该场积极推进依法治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努力促进农场社会稳定和谐。筹资10多万元建设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在全民健身广场、主要路口、人员密集场所等安装监控探头30多个;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开展多场次禁毒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活动的滋生;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信访维稳工作,把“摸排隐患,化解纠纷”作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场和谐稳定。

  好风借力上青云。围绕切实改善农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马鞍山农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职工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马鞍山农场,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了,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行走在马鞍山农场,处处可见绿树摇曳,芳草萋萋,一派和谐文明新景象。

  马鞍山农场党委书记、场长黄七星(中)在橡胶种植基地检查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建成文化广场,活跃群众文体生活。

  通过教育创强验收,提升教学水平。

  村居植绿覆绿见成效,群众生活环境大提升。

  实现村道硬底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建汉塘大桥,方便群众出行。

  建设垃圾转运站,改善环境卫生。

  (编辑:袁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