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诗情入画 雄奇秀美
——潮彩玛瑙红《万壑树木参天》纹筒瓶欣赏
发布时间: 2025-11-1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曾广锡

  潮彩玛瑙红纹筒瓶《万壑树木参天》。蔡禧平 作


  陶瓷山水画是国画技法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它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陶瓷特有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意趣,表达思想情感,将国画的精髓融入陶瓷之中。今欣赏的潮彩玛瑙红纹筒瓶《万壑树木参天》创作于2005年,2007年在第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08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作者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彩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禧平。


  这潮彩玛瑙红《万壑树木参天》纹筒瓶高47厘米、口径26.2厘米,以釉上彩玛瑙红(又称胭脂红、西洋红)颜料代替墨彩,采用单色画,经入窑炉烤烧,使之色彩高贵典雅。作品以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这首诗的诗意进行创作。这是一首送别诗,但立意却不在惜别,而在劝勉,遥写友人欲到之地壮丽景象,格调高远明快,气象壮观开阔。蔡禧平从这首诗中撷取题材与意境进行创作,画面以通景式构图,转动瓷瓶,四面可观,将国画的技法融入瓷画创作中,追求传统山水画的立意、布局、线条等完整的表现体系,布局巧妙深远,意境恬淡静谧,画面错落有致,虚实、动静相宜。他运用披麻兼斧劈皴技法描绘山石,光暗反差明显,立体感强;在双勾树木、夹叶上再以粉底上色,增强树木的质感;用单色的厚薄及飞白,表现山石的立面,可见其绘画技巧娴熟,又熟谙瓷画料性,故其运笔挥洒自如,得之自然,充分运用皴擦、勾勒、晕染、点苔等技法,使作品韵味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但见画面上乔木丹枫,白云红树,山峦起伏,悬崖峻峭,飞泉高挂,烟霞雾霭;山路曲径蜿蜒,两边虬松秃枝,一长老正策杖而行,通往林木深处的山居;其山涧泉水潺潺有声,烟波浩渺;水榭依溪旁而坐,楼阁掩映于丛林竹木之间;一叶扁舟随水漂流,老翁垂竿于艄头怡然自得……将清幽静穆之诗情与韵味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欣赏之余产生渺绵情思,怎不为之击节赞叹也!


  这里展示的是作品的一个画面,瞧!近处的山崖显露上半部,下不见山脚,左下方为溪水,一些卵石散布其中;上方苍松傲然挺立,根部插入崖缝中,主干虬曲,枝柯茂密,松下杂木成丛,参差错落,浓荫一片;往左上方可见一座高大山峦,分出一条支脉,绵延伸展,消失在后方雾涌云升之中。远处山峦重叠,树木密集,隐约露出几座檐如飞翼的楼阁,山腰间云横雾断,飞鸟凌云;两山之间一道清泉涌泻而下,落入下方空谷闲云中;顶端云烟缥缈,群峰起伏,若隐若现,这正是富于诗意的绮丽风光。作者巧妙利用有流动感的云烟雾霭,使重重叠叠的山峰显露层层幽谷,且烟云的空白托出了山的高、深,讲究空间虚实和深度,山势连贯,有险有夷,来龙去脉分明,画面上近景实而不塞,远景虚而不空,构成了情韵幽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受,真可谓咫尺千里。意境之深远,内涵之丰富,亦足见国画之表现力,蔡禧平大师的学识、才情、功力与心境也由此可见一斑。


  瓷瓶彩绘的颜料玛瑙红是以金为着色剂,配以适量溶剂制成,作品画面描绘好后,一般入窑炉烧成的温度在800至830摄氏度之间,还要根据电压高低控制温度。这个纹筒瓶作品经三次入窑烧烤,每次都必须细心观察,掌握好火候,因为如果温度过高色彩变成紫色,而温度太低却呈茶褐色,将前功尽弃,所以这只能全凭多年实践经验来操作了!蔡禧平的父亲是潮彩老一辈艺术家蔡永青(1922~1993),他自幼耳濡目染,1973年进潮州彩瓷厂随父亲学艺,得其真传,数十载全副身心投入,在传统的山水画中徜徉、求索,锤炼扎实的传统山水画笔墨技法根基,把研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与瓷艺融于一体,其山水画结构严谨,笔法精细,格调清雅,自成一格,作品在国内外陶瓷工艺美术大展中屡获大奖,蜚声遐迩。


  (作者系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