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我市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难”清零
发布时间: 2025-11-1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卢旭锐 通讯员 卢丹珣

  原标题:我市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难”清零,与深圳一同成为全省首批完成任务的城市

      89个项目全化解惠及2万多户群众


  今年我市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告捷!截至10月31日,纳入整治的89个项目提前全部化解,将有2万多户群众可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了。我市今年化解工作创造了“揭阳速度”,与深圳一同成为全省首批完成任务的城市。


  化解任务居全省第一


  小小“产权证”,承载着千家万户的资产权益与安居梦想。但部分小区因前端手续不完善,导致业主无法办理不动产证。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是全国、全省聚焦群众身边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


  作为2025年全省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示范推进市,我市化解任务十分艰巨。经排查,全市共有89个项目(涉及房屋22707套)纳入2025年不动产“登记难”整治工作台账,摸排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且多数项目成因复杂,是公认的“硬骨头”。


  面对总量大、情况复杂的挑战,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部署要求,市委主要领导专门研究部署,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班组长狠抓落实,市纪委监委全程嵌入式监督、强化约谈问责,市自然资源局积极牵头抓总,全力推动各职能部门打破壁垒、协同作战,构建“专班统筹、纪委监督、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合力攻坚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工作。


  “化解‘登记难’需从源头入手,问题才找得准。”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登记科科长沈乐忠介绍,市自然资源局将精准摸排作为化解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公告征集+动态排查”,结合群众反映、部门移交等方式,累计收集线索507条。


  与此同时,该局主动将排查范围从住宅延伸至商业、车位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非住宅领域,建立了细化到户的工作台账,精准锁定每个项目的症结,确保问题“应纳尽纳”,为后续分类施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造化解工作“揭阳速度”


  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破解需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市自然资源局大胆探索实践,疏通关键堵点,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实现从个案破解到批量化解的层面升级。


  “针对竣工验收材料缺失、欠缴税费、土地房屋被查封等不同成因,我们探索‘以函代表’‘证缴分离’‘分期核实、分期确权’‘财产置换’等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长期存在的‘中梗阻’。”沈乐忠告诉记者,该局还通过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创新提升效率,并对存在消防安全等问题的项目采取“安全整改先行”等综合手段,确保了化解工作既高效推进又坚守安全底线。


  同时,该局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拓展高效登记“服务面”。推行联合勘查、“前置预审”机制,减轻开发商负担,提升登记效率;探索“多表合一、材料复用”,实现同一申请主体“一次填报”即可办理整个楼盘的首次登记业务,对已提交的共性材料实行“一次收取、全程复用”。各地登记中心组织精干力量,连续奋战,集中办理楼盘确权登记,确保“案卷不过夜、审批不停滞”,跑出了登记“加速度”。


  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我市全面完成了2025年度体量最大、情况最复杂的化解任务,比省规定的时间提前实现“清零”,率先全面完成化解任务,创造了化解工作的“揭阳速度”,为全省复杂存量问题化解树立了标杆,更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全市共收到群众感谢信18封、锦旗10面、电话感谢20人次。


  “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只是起点,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关键。”沈乐忠介绍,目前,我市正积极构建长效治理体系,着力将化解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例如通过编制典型案例,提炼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揭阳经验”;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工作指引,出台新建商品房建设项目全链条监管系列政策文件,从规划、建设、销售到登记各环节加强封闭动态监管,力争从源头上杜绝“登记难”问题产生,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