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2025年11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式入驻某社交平台,首条视频一经发布便引爆网络。截至12日下午,其账号粉丝量已突破50.6万,单条视频收获50万点赞,评论区网友花式玩梗、作家幽默接梗的互动场景,成为全网热议的欢乐焦点。
莫言在评论区与网友的趣味互动,看似轻松随意,实则打破了传统文学大家与年轻受众之间的无形壁垒,展现出严肃文学“落地”的亲和力,以及青年群体对高质量文化内容的开放态度,这背后,更折射出新媒体生态中严肃文学与青年文化碰撞的深层逻辑——不是单向迎合,而是双向激活,最终孕育出内容表达的新可能。
这样的文化“破圈”现象并非孤例。近年来,从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到“网红古诗爷爷”戴建业,再到被百万网友“催更”的郑渊洁,一批文化领域的“顶流”纷纷入驻该社交平台。他们一经亮相就登上站内热榜,被年轻用户亲切地贴上了“反差萌”“破次元”的标签,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为何这些文化“大家”的入驻,能在年轻用户中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一方面,平台方的战略转型是关键。该平台早期以美妆、时尚、旅游等生活方式内容为主,随着平台发展进入新阶段,引入多元优质内容、提升社区文化调性成为必然选择。文化名人的适时入驻,为平台注入了更具深度的文化影响力。
而进一步看,该平台聚集了大量来自大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用户,具备传播的受众基础。数据显示,平台超66%用户来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以90后、95后等年轻群体为主,高学历用户占比显著。这群“开放而求知”的年轻人,对兼具深度与趣味的文化内容抱有天然热情,从而为严肃文学的“轻量化”传播准备了肥沃的受众土壤。
在内容策略上,“大家”入驻平台后普遍采用“15秒短视频+互动问答+深度长笔记”三段式打法,既保留专业高度,也迎合该平台“烟火气+反差萌”的语境,让高端文化得以轻盈破圈。
值得注意的是“评论区互动”这一传播模式。当莫言幽默回应网友关于“打酱油”的调侃,当郑渊洁与粉丝展开机智对谈,这种即时、平等的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一代渴望“被看见”、追求参与感的心理需求,这是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文化名人的入驻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与名人的即时互动固然令人兴奋,但我们更应借此契机,主动接触、学习那些具有长期价值的“深内容”,将短暂的关注转化为持久的文化滋养。
这次文化传播的热浪,本质上是一场双向奔赴。一方面是文化权威的“主动下沉”,以更亲民的姿态走近年轻受众;另一方面是年轻群体的“主动向上”,以开放心态拥抱严肃文化。这已超越了个体的“网红效应”,展现出严肃文化与大众流行在青年社区中实现有机融合的广阔前景。在这种融合中,文化得以传承,社区得以丰富,而每个人都能在交流中收获新的成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55/57/154291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