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就争取有一天站上高位,成为那个制定规则的人。”
话音落下的那一刻,我清晰地看见她眼中的光暗了下去,那份委屈几乎要溢出来。我理解她全部的坚持,却无法依从她的意愿。
那天下午,天色灰蒙蒙的,教室里的气氛却难得活跃。团支书有条不紊地主持完投票,将结果递到我手中——男班长落选了。我心里掠过一丝惋惜,但旋即接受。这是民主表决的结果,程序上无可指摘。
当团支书将结果传阅给各组团员时,台下响起了窸窸窣窣的低语。
下课后,团支书、女班长和另一位女生来到办公室。她们直言怀疑选举中存在拉票行为,语气中带着不耻。我试图安抚:“能赢得选票,本身也是一种群众基础和人缘的体现。既然程序合规,结果已部分公开,此刻不宜更改。”
“什么时候人缘好也算能力了?”女班长忿忿地反问。
那一刻,我想起张晓风的句子:“只因为年轻啊!”正因为年轻,她们信奉绝对的公平,认为唯有成绩与实干才算硬实力,对人情练达嗤之以鼻;也正因为年轻,她们会为心中认定的正义,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不计后果。她以团员负有审核之责为由,坚持要求重新投票。
我没有当场答复。
深思之后,我在课后寻来她们,决定维持原判。我解释道:最初的规则即是“民主投票”,这本身就是对“民意公平”的尊重。如今推翻结果,便是对程序公正的否定。即便重选如愿,也将制造新的不公,而她们,会成为众矢之的。
女班长的眼里写满了不服与不甘,她争辩道:“可是社会上有不公,总要有人站出来啊!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不公平发生,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我摇了摇头,告诉她:“那就努力成长,直到你能定义公平本身。”随后让她回去参加周考。
我完全懂得她的偏执——谁不曾这样年轻过?只是年岁让人渐渐明白,自己昔日不屑一顾的,未必就是错的,那份清高里,或许藏着偏见带来的傲慢。
年轻人这份不分青红皂白、只为心中正义冲锋的勇气,何其珍贵。有锋芒是好事,但更应让锋芒成为保护自己的利器,而非伤害自己的凶器。人,未必需要时时锋芒毕露,因为我们所执着的公平,有时只是视角使然。
这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在未见众生天地之前,我们的价值观仍需淬炼。一时的冲动,往往容易好心办坏事。唯有在反复的权衡与抉择中,依然能守护那份——在洞察全局、深思熟虑之后依然葆有的——赤子之心,才是真正的坚守。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沉淀,需要站到更高的地方眺望。
这些话,我终未能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说出口。一个人要经历诸多诸多,体验诸多诸多,而非听道理诸多诸多。因为这些道理对于非当事人来说总归隔了一层。
我没有再找她。有些事,只能交给时间去处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这位极具“英雄主义”的女孩告诉我,她反思了一夜,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并感谢我的阻止。
我设想过她终会想通,却没料到这份领悟来得如此之快。或许她真的懂了,或许并没有。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于她于我,这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英雄主义”者难免偏执,可谁又能说,这份“偏执”里,没有闪烁着难能可贵的担当与勇气呢?
我不愿过多修剪他们成长的枝丫。少年的锐气,是光,是火,不该被轻易磨灭。我只愿他们葆有锐气的同时,亦懂得如何不伤到自己。 (作者系惠来县第一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