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揭阳榕城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民意“连心桥”
发布时间: 2025-11-1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星星 李思敏 通讯员 陈咏梅

  原标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揭阳榕城)基层立法联系点:

      架起民意“连心桥”  当好立法“前哨站”


榕城人大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硬件,畅通立法民意渠道,为提升履职效能奠定基础。通讯员 摄


  7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在焕然一新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室内,召开交流座谈会,总结立法联系工作,研究下一步工作重点。作为全市唯一的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始终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倾力打造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推动立法工作接地气、聚民智、顺民心,为服务地方立法质量提升持续注入鲜活的榕城力量。


  高位谋划,构建立法民意“采集网”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工作深入基层的“触角”,更是民意汇聚的“前哨”。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统筹推进。


  为构建“民意直通车”,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织密一张覆盖全域的立法联系网络。目前,榕城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了一支由56名立法联络员与56名信息员组成的队伍,成为打通立法征询“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


  “这56名联络员来自各行各业,形成了网格化工作体系,能广泛收集民意,真正成为民声上传的‘枢纽站’。”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魏丽霞表示。以东泮村为例,这个典型的城中村连接着市民与原住村民。立法联络单位设立后,超过1.6万居住人口的民意诉求得以高效汇聚,基层声音传进立法机构。


  为进一步提升履职效能,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在“硬件”和“软件”上双向发力,同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硬件设施与工作机制优化升级。在“硬件”方面,对标省级标准,对办公及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为联系群众、征集立法建议打造更便捷、舒适、规范的环境。在“软件”方面,积极探索机制创新,通过加强与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为立法意见征询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同时,构建“专题调研-情况反馈-研究论证-征求意见-形成立法建议”的立法项目建议产生工作机制,确保每一项立法建议都兼具科学性与广泛性。


  此外,为拓宽视野、汲取经验,榕城区人大常委会还赴河源市和平县、惠州市惠城区、江门市江海区等地进行交流学习,“走出去”学习先进做法,“带回来”优化本地实践,持续提升立法联系工作的专业水准与实效层次。


  精耕细作,畅通民意汇聚“主渠道”


  立法联系点不仅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实起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做精做实意见征集与转化的大文章。


  广开言路,汇集民智。面对省人大常委会交付的立法征求意见任务,榕城区人大常委会灵活运用发函、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各界声音。依托已构建的成熟工作网络,积极服务揭阳地方立法。近3年来,该联系点已累计为106部省、市制订的法规草案征集到意见建议428条,其中4条被省采纳,4条被市采纳,为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提供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我们搭建这一工作机制,就是要让民意传递更畅通、让立法更贴近实际、更深入基层。”魏丽霞介绍道,包括《揭阳古城保护条例》《揭阳市市容管理条例》《揭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在内的一批民生法规,正是在这样的机制推动下顺利出台。其中,《揭阳市市容管理条例》系统构建责任区制度,明确公共区域管理标准,推动市容管理与基层治理协同联动;而《揭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则聚焦物业管理难题,创新“党建+物业”机制,规范业主自治行为,支持充电设施等民生配套建设。两部条例从公共空间延伸至社区治理,共同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法治支撑,为揭阳文明创建与民生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而《揭阳古城保护条例》的出台,正是基层声音转化为法治成果的生动例证。在长达7年的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中,榕城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古城保育活化工作,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建言立法。“‘良法’的产生,离不开坚实的民意基础。”参与调研的代表指出。


  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阶段,通过多方调研、集思广益,系统提出38条具体修改建议,为条例的顺利出台奠定重要基础。该条例不仅明确揭阳古城1.25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范围,更通过分区管控、分级保护等机制,将古城保护从行政推动升级为法治保障,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地方立法样本。


  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让立法更“接地气”“聚民智”,也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榕城实践。


  深化拓展,打造法治建设“新阵地”


  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外延的拓展,将其有机嵌入法治宣传、执法监督、代表履职等工作链条,显著提升了平台能级,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6月,联络单位炮台镇炮台社区一场以“法润榕城连心桥,代表联户汇民声”为主题的活动热烈开展,成为榕城人大推动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活动现场,法治宣传、咨询答疑、有奖问答与意见征集等环节环环相扣,《民法典》《揭阳古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被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真正送到了群众手中、传进了百姓心里。“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更清楚了遇到问题该找谁、去哪找。”社区居民吴阿姨说道。


  座谈环节中,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围坐一堂,围绕两部省级条例草案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发言踊跃,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记录、逐条整理。活动还特别设置“开放日”环节,邀请群众走进代表接待室和立法联络单位办公室,“零距离”了解民意如何被倾听、如何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法规条款,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


  在常态化推进普法宣传的基础上,榕城区人大常委会立足立法为民导向,通过深度调研为专项立法提供了精准支撑。在《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期间,榕城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妇联协同组建5个专项工作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走访、走进社区家庭等方式,面对面倾听各行各业妇女的真实诉求。


  “我们深入一线,就是为了广泛地收集社会各界对妇女权益保障的心声。”一位调研人员表示。此次调研所收集的47条涵盖劳动保障、反歧视等领域的建议,为省级修法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这正是该联系点广纳民意、助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缩影。多年来,这套机制持续将社会民意转化为法规条文,已协助多部法规完善,让民意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法治建设进程。


  如今的榕城基层立法联系点,已从最初的意见“收集站”,升级为集法治宣传、代表履职、民意汇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下一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建立优化工作机制,擦亮立法联系点品牌,让立法“直通车”装载更丰沛的民意,推动协助服务立法工作,让法律法规更多更真实体现人民意志,为民主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岐山观察


立法“连心桥”,连出民主新气象

阿 龙


  在榕城区焕然一新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室内,一场关于立法联系工作的交流座谈会落下帷幕。作为全市唯一的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榕城区人大常委会以“连心桥”之姿,架起民意与立法的通道,书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篇章。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工作深入基层的“触角”,更是民意汇聚的“前哨”。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深知其重要性,将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统筹推进。他们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立法联系网络,56名立法联络员与56名信息员来自各行各业,形成网格化工作体系,成为打通立法征询“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在东泮村,这个典型的城中村连接着市民与原住村民,立法联络单位设立后,超过1.6万居住人口的民意诉求得以高效汇聚,基层声音传进立法机构。这背后,是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双向发力,他们对标省级标准,对办公及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同时探索机制创新,构建起科学、广泛的工作机制。此外,他们还“走出去”学习先进做法,“带回来”优化本地实践,持续提升立法联系工作的专业水准与实效层次。


  立法联系点不仅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实起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做精做实意见征集与转化的大文章。面对省人大常委会交付的立法征求意见任务,他们灵活运用发函、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各界声音。近3年来,该联系点已累计为106部省、市制订的法规草案征集到意见建议428条,其中4条被省采纳,4条被市采纳,为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提供了扎实的民意基础。《揭阳古城保护条例》《揭阳市市容管理条例》《揭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一批民生法规,正是在这样的机制推动下顺利出台。《揭阳市市容管理条例》系统构建责任区制度,明确公共区域管理标准,推动市容管理与基层治理协同联动;《揭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则聚焦物业管理难题,创新“党建+物业”机制,规范业主自治行为,支持充电设施等民生配套建设。而《揭阳古城保护条例》的出台,更是基层声音转化为法治成果的生动例证,它明确揭阳古城1.25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范围,通过分区管控、分级保护等机制,将古城保护从行政推动升级为法治保障,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持续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外延的拓展,将其有机嵌入法治宣传、执法监督、代表履职等工作链条,显著提升了平台能级。今年6月,炮台镇炮台社区一场以“法润榕城连心桥,代表联户汇民声”为主题的活动,成为榕城人大推动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活动现场,法治宣传、咨询答疑、有奖问答与意见征集等环节环环相扣,法律法规被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真正送到了群众手中、传进了百姓心里。在《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妇联协同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多种方式,面对面倾听各行各业妇女的真实诉求,为省级修法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


  如今的榕城基层立法联系点,已从最初的意见“收集站”,升级为集法治宣传、代表履职、民意汇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就像一座坚实的“连心桥”,连接着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让民意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它又像一个敏锐的“前哨站”,及时捕捉基层的声音和需求,为立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建立优化工作机制,擦亮立法联系点品牌,让立法“直通车”装载更丰沛的民意,推动法律法规更多更真实体现人民意志,为民主法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