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平凡孕育光
发布时间: 2025-11-11 来源: 作者: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便合上书,窗外的雨恰好停了。湿漉漉的空气中,我仿佛能闻到黄土高原的尘土味,听见孙少安粗重的喘息声,看见孙少平在煤渣与星光之间倔强的背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平凡”,并不是命运施舍的怜悯,而是无数普通人用血与汗铸就的史诗。


  小说中最令我难以释怀的,是孙少平与赫红梅在操场边交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场景。两个同样衣衫褴褛的少年,用一本残破的书相互取暖。那一刻,他们眼里闪烁的,是对“那另一种生活”的渴望。后来,红梅因贫穷选择背叛,少平却在矿井深处把这份渴望淬炼成担当。


  路遥没有用道德批判谁,他只是平静地告诉我们:贫穷可以扭曲人,也可以锻造人,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在黑暗中依旧仰望星空。


  书中最让人心酸又欣慰的,是孙少安像被旱地逼出来的枣树,粗糙、倔强,却结出了最甜的果实。他虽放弃了学业,却用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又在政策松动时第一个承包砖窑。当他把一沓粘满砖灰的钞票递给妹妹兰香时,我忽然懂了,所谓“改变命运”,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把每一道伤口都变成通往明天的路。少安最终没能和润叶走到一起,但他在现实与爱情之间做出的选择,让我看到“责任”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书中最震撼我的,还是田晓霞的牺牲。这个像风一样自由的姑娘,用她的死亡把少平推向了更深的孤独,也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晓霞留下的日记本里写着:“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这句话像一束光,穿透了少平此后的黑夜,也穿透到了我。原来,我们之所以不断跌倒,又爬起,不是为了成就英雄,而是为了在离开世界时能坦然说一句:“我来过,我尽力了。”


  读罢全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教室里的灯光,书包里的试卷,父母鬓边的白发,那些曾经被我认为“理所当然”的细节,忽然变得庄重而珍贵。我不再抱怨早读的困倦,不再嘲笑食堂的饭菜,因为我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里,少平顶着矿灯,在黑暗中掘进,而少安正踩着黄泥,在暴雨中抢收。是他们教会了我:真正的尊严,不在于你站在多高的舞台,而在于你是否认真对待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合上书,我仿佛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不再为虚幻的荣耀躁动,而是像黄土地一样沉稳、厚实。我知道未来的路依旧崎岖,但我试图学会像少平那样,把苦难酿成酒;像少安那样,把责任扛成山;像田晓霞那样,把短暂活成永恒。我渴望用生命有限的长度丈量出无限的宽度。


  平凡的世界没有奇迹,却处处孕育着光。而我,愿做那追光的人。正如路遥在扉页写道:“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揭阳第二中学 高三(12)班  吴 晗   指导老师:陈斌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