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作为历代南迁的中原贵族后裔,至今生活习俗中仍保留着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恪守礼仪道统,对于婚嫁礼节尤为讲究。喜糖在潮汕婚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送聘环节,在旧时,喜糖是以担来量的,送聘时喜糖的多少象征着新郎家世的厚薄。潮汕人婚俗中的喜糖,除了敬拜神明祈福外,还要分送亲戚朋友“食欢喜”,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也寄托着甜蜜美满的祈盼。

潮汕喜事文化馆中的节令文化展厅一角,充满浓浓潮汕风。

黄佳槟致力弘扬潮汕喜糖文化。



西社喜糖(部分)。
穿越百年时光的甜蜜匠心
普宁市占陇镇西社乡以经营传统喜糖出名,尤其是“西社酥糖”在四乡六里闻名已久。1920年,西社乡出了一个有名的制糖师傅——黄炳辉,他挑着制糖工具走街串巷,上门为顾客制作糖食。由于其工艺精良,制作的糖饼香、酥、脆,口感细腻,深受顾客欢迎而供不应求。后来,黄炳辉的弟弟黄木林,从兄长那里学得制糖工艺,并于1948年以自己的字“德盛”为名号,在家乡创立了首家集生产作坊和销售于一体的糖饼铺,开始正式以固定模式经营喜糖、喜饼。经过代代传承,“黄德盛”西社糖铺在当地广为人知。
“制糖的工艺功夫全在熬糖,温度和火候的把控都会影响口感以及储存时间,一点都马虎不得。”黄木林的孙子黄佳槟介绍,旧时物产短缺,最早的潮汕喜糖,只是比较简单的冰糖、冬瓜糖之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尤其是稻米的丰盈,喜糖开始由米方和花生仁糖占主导。发展至目前,整个婚嫁流程用糖包括酒饼糖、乌糖母、花生酥、米方、南糖、豆贡、豆球、福饼、酥糖、明糖、鸭脖糖、朥饼等十几样。
出生于1986年的黄佳槟从小就浸泡在连空气都浮动着香甜的糖味里,耳濡目染,使他熟知每道制糖工艺。从广东旅游学校糕点专业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继承了父辈的基业,于2006年创立了自己的喜糖品牌“西社糖铺”,为西社喜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与时俱进打造潮式糖果品牌
“传统产品与技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良和创新才有出路。”接过家族甜蜜事业的黄佳槟,突破了传统制糖凭手工和经验的限制,引进食品级无尘车间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建成了一个超5000平方米、生产及相关员工30多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在保留糖饼天然古味的前提下,实现了批量生产、统一质量标准。同时,建立了独立的化验、研发功能等现代化生产系统,以更好地保障生产质量。他还不断加强与周边汕头、潮州等地同行交流,取长补短,让产品精益求精。
老式喜糖块头大,一块糖一个人一次很难吃完,分食也很不方便。用油纸、透明膜和报纸包装,简陋不好看,让好好的糖饼变得“难”吃又难看。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迎合年轻人的审美,黄佳槟进行了改良,将“大块头”改小块加独立包装,并配以精美礼盒作为外包装,使传统的喜糖摇身变成优雅上档次的一份精致礼品。除了对喜糖进行提升,黄佳槟还加强产品开发,将潮式糖果与现代口味巧妙融合,不断推陈出新,做出瓜子酥、牛轧糖等新的茶点,已经不只局限于婚庆喜糖了。
目前“西社糖铺”已经拥有6家连锁店,规划筹建中的连锁店达20家,遍布普宁市区及各主要乡镇。同时,又通过品牌运营及线上线下渠道,不断扩大潮汕喜糖的传播范围及潮俗文化的影响力,让西社喜糖通过“西社糖铺”这个品牌走出普宁,向外发展。
融合创新弘扬潮汕喜糖文化
黄佳槟深知,传统技艺植根于本土文化,因此,非遗的传承不仅要延续技艺,更要传承和弘扬文化。他在包装设计上注入了潮汕元素,比如,把包装盒做成竹 等潮汕传统盛器的形状,还在包装盒上融进了狮舞、英歌舞、厝角头、进贤门、孔庙等潮汕文化符号图案,使一份喜糖不仅仅是可口甜食,还是一份带着浓烈地域色彩的文化精品。
由黄佳槟筹建的潮汕喜事文化馆自今年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该馆集喜糖喜事文化展览、喜糖生产观光车间、喜糖零售集散、商务接待、各种文化活动举办、总部办公等于一体,将潮汕婚嫁、出花园、做大寿、进新屋、小孩满月等人生喜事汇集一堂,为游客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潮汕民俗画卷。馆内设有节令文化展厅,举办了包粽子、做石榴粿比赛等活动,增强市民游客的传统文化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喜事文化馆馆内陈列的喜糖制作工具和糖饼模具都有50年以上的历史,承载着黄佳槟家族五代人对“一缕甜蜜匠心”的执着坚守。黄佳槟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把中国的喜糖文化发扬光大,打破“糖果、巧克力只属于西方”的刻板印象,展现中国同样拥有美味且独特的喜糖。
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化生产,从乡间糖铺到喜事文化馆,黄佳槟不断探索,融合创新,让潮汕制糖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更多人在品尝到潮式糖果这份来自岁月的甜蜜的同时,感受潮汕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潮汕喜糖、认可潮俗婚礼,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遗名片
喜糖,也叫“锦糖”,潮汕男女婚嫁习俗中必备的礼物,贯穿于婚俗中定亲、完聘、回门的所有环节,象征着美满、幸福、甜蜜。喜糖也是聘礼中的主角,用于拜天地、敬亲邻、宴宾客。
普宁占陇西社喜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其生产经营已迈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2024年3月,西社糖铺喜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普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撰文:许小鸣 摄影:郑楚藩
(编辑:悦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