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我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惠民 提升城市魅力
发布时间: 2025-11-0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蔡烨华

  原标题:我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文惠民

      彰显文化自信 提升城市魅力


我市将非遗项目、文化活动融入市民与游客的生活,持续奉上“家门口的文化盛宴”。郑楚藩 摄


  文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对外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金名片”。


  当普宁英歌铿锵的鼓点响彻网络平台,在世界各地掀起英歌热潮;当揭阳龙舟劈浪如箭飞,在网络上“划”出亿级流量刷屏;当“中国玉都”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揭阳人用匠心雕琢着文化与经济的双重辉煌……这股来自粤东古邑的文化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圈”而出,成为世界读懂揭阳、爱上广东的一扇窗口。


  近年来,我市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IP,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激发城市文化活力,“文化揭阳”“文明揭阳”“书香揭阳”名片日益响亮。揭阳,这座曾以“海滨邹鲁”闻名的人文古邑,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非遗出圈带动文旅出彩


  1月28日晚,2025央视春晚舞台上,“揭阳小狮妹”林熙悦,在春晚节目《登高》中C位起舞;普宁南山英歌队与富美青年英歌队“两大王牌战队”携手带来《潮起舞英歌》,他们的精彩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也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中华战舞”“小时迁”“舞狮小女孩”“普宁英歌最强氛围组”等话题热搜霸榜各大社交平台,在《2025抖音春节非遗数据报告》中,英歌播放量39亿、舞狮播放量25亿,双双入围“视频播放量最多的非遗TOP5”榜单。


  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潮剧的婉转、龙舟的激情、火龙的震撼……这些现象级文化IP,生动讲述揭阳故事,诠释揭阳人的精气神,不断刷新外界对揭阳的认知,强力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为一眼民俗,赴一座城”。古老的民俗更借着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持续增强大众的参与度,提升其体验感。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围绕“请到揭阳过大年”主题,推出700多道丰富多彩的“节日文旅体大餐”,诚邀国内外游客到揭阳逛古城、看民俗、赏非遗、购美玉、品美食、看美景,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据揭阳移动大数据监测,春节元宵期间,我市总游客量232.10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46%;其中外地入揭游客19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94%;过夜游客93.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24%.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接待游客181.77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10.15%,其中,外地入揭游客146.31万人次,增长15.59%;过夜游客77.52万人次,增长33.66%.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揭阳,探寻“宝藏之城”。


  揭阳非遗爆款频出,原因不仅在于其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更在于其背后有意识的传承、保护和引导。近年来,我市积极挖掘和保护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独具揭阳特色的文化IP,多措并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英歌情》《大潮归来》《狮王争霸》等大型实景演出借助前沿光影科技与精妙艺术叙事,立体呈现充满乡土气息的潮汕民俗风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打卡观赏。全球每3件中高端翡翠就有1件来自阳美,揭阳人把阳美玉雕从非遗技艺发展成文化大产业,造就了煌煌的“亚洲玉都”“中国玉都”;揭西擂茶、埔田笋宴、隆江猪脚成功入选全国二十四节气(夏季)旅游美食,让揭阳美食香飘全国。以非遗为媒,以文化为带,揭阳不断地重塑着城市形象和文化气质,让走进其中的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自信和蓬勃的时代脉动……


  以文润城滋养百姓生活


  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高光时刻的惊艳,更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浸润。我市坚持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串珠成线”,打造“全市一张网、服务全覆盖”的“城市书网”,常态化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发展成果润泽城乡、惠及于民。


  通过精心布局、系统规划,我市将非遗项目、文化活动日常化、演艺化、常态化融入市民与游客的生活,持续奉上“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古榕武庙古戏台上,铁枝木偶戏艺人巧手操纵铁枝,演绎人世悲欢;百年丁府里,古琴奏响千年风雅,潮音绕梁韵味悠长;进贤门城楼,潮汕讲古诙谐有趣,谜鼓声此起彼伏;学宫明伦堂“书香揭阳大讲堂”,高端文化讲座干货满满;东湖书院里,文化体验活动精彩纷呈……


  而每周末如期而至的特色文化活动,更成为市民期待的文化盛会:周五夜晚,学宫广场人潮涌动;周六晚上,揭阳楼广场激情四射。尤其是“看英歌 到揭阳”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让周末的揭阳充满了律动的节拍和欢乐的海洋。此外,乡村节日民俗活动、“村晚”“村BA”等活动持续上演,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不断深化的全民阅读活动,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揭阳的每一处肌理。


  图书馆、特色书院、24小时智慧书房(书吧)、粤书吧、文化驿站、智能书柜等文化阅读空间相继出现在市民“家门口”,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阅读空间网络,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同时,我市通过升级和优化阅读环境、阅览设施和借阅设备等,积极打造多维阅读空间,探索多元阅读模式,以“阅读+”的形式不断丰富市民的阅读体验,满足市民的多元阅读学习需求,营造了“处处可读、人人可读、时时可读”的浓厚氛围。


  为让书香“飘”起来,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包括读书分享、讲座、展览、培训、朗诵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文化体验活动,不断拓展全民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塑造了“古籍里的揭阳”“书香揭阳大讲堂”“融榕书香润万家”等深入人心的阅读品牌。今年3月1日,《揭阳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施行,揭阳成为我省继深圳之后第二个出台阅读条例的地市,翻开了我市全民阅读的新篇章。


  弦歌不辍,文脉悠长。从非遗出圈出彩到文旅融合深入推进,从文化惠民春风化雨到馥郁书香芬芳满城,文化,正通过多维路径赋能城市发展、滋养百姓生活,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深沉而持久、鲜活而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