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解除禁锢,让人才不被年龄定义
发布时间: 2025-10-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近期,四川眉山、遂宁等地“破局”,将事业单位本科学历报考年龄放宽至38周岁;更早之前,山东、贵州等地已迈出更大步子,部分岗位年龄限制直接松绑至45周岁。2024年以来,这场席卷多地的事业单位招聘年龄调整潮,正一点点解除“35岁职场生死线”的禁锢。这绝非简单的数字变动,更是对人才价值的理性回归,对“唯年龄论”的有力纠偏。


  “35岁门槛”早已与当下劳动力市场现实严重脱节。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达39.72岁,35岁以上就业人口占比更是高达67.1%.大龄群体历经职场沉淀,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又拥有成熟的实践智慧。比如:在医疗岗位上,他们更懂医患沟通的分寸;在基层治理中,他们更善化解复杂矛盾——这些积累,是年轻从业者短期内难以企及的优势。此前“一刀切”的年龄限制,无疑让大量正值盛年的人才被挡在门外,造成了宝贵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事业单位率先“破冰”,具有关键的示范意义。作为就业市场的“风向标”,其政策调整可以倒逼整个社会用人观念的转型。以广东省事业单位统考为例,2024年35至40岁考生占比从3.2%跃升至8.5%,医疗卫生岗位大龄考生报名数更是暴涨217%——这些数据清晰印证了大龄人才市场的巨大供需空间,也说明“看能力不看年龄”的招聘导向,既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也顺应求职者期待,与国家消除年龄歧视、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当然,解除年龄禁锢不能止步于“松绑”,还需持续发力、补齐短板。当前,年龄放宽多集中在专业技术岗,管理岗的年龄限制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普通劳动者难享政策红利。未来,还需进一步建立以技能、绩效为核心的客观评价体系,扫清大龄员工晋升路上的隐形障碍,真正让年龄让位于能力,让每个年龄段的劳动者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向上发展的空间。


  35岁从不是能力的“保质期”,50岁更不该是职场的“终点线”。事业单位对招聘年龄的松绑,正是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理念的生动践行。就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2026年国考也正式放宽报考年龄,无疑释放出鲜明的政策信号。当年龄不再成为奋斗的“拦路虎”,当每个劳动者都能凭实力找到舞台,必将为社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多元的活力。(作者:中国经济网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