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莫言调侃余华文章点击破亿,我们需要一点天真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25-10-17 来源: 红网 作者: 王志高

  □王志高


  据闪电新闻报道,近日,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淄博市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出席。会上,莫言谈到自己的公众号,称六年前创建的公众号写着写着就篇篇10万+了。他提及老友余华曾向自己的公众号投稿,揭秘了该文章点击量破亿的真相,并调侃余华:“不是因为你的文章,是因为我们两个可爱的小狗头像。”


  这句玩笑话,恰似一束温暖的光,照见了这个略显浮躁时代里稀缺的品质——天真。当两位文学大家不约而同地以“潦草小狗”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无意中完成了一场优雅的文化突围:用最本真的姿态面对世界。


  在精修图片、精心包装的社交圈,“潦草”反而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真诚。余华对此的回应充满智慧:“潦草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面对世界我有时候确实不太认真。”这看似随意的自嘲,实则道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卸下盔甲,保持内心的天真与柔软。当所有人都在学习如何变得更“完美”时,他们却转身拥抱了最简单的快乐。


  这种天真的力量,让高雅的文学得以用亲切的方式走进大众心里。莫言的公众号“写着写着就篇篇10万+了”,余华投稿文章创下点击破亿的纪录,这些数字背后,是文学与读者之间那堵无形之墙的消融。文学不再需要端着架子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像参天大树不必拒绝小鸟在枝头歌唱。中国文人历来懂得“童心”之可贵,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在流量喧嚣中,这份本心成为最动人的文化表情。


  然而,我们需要警惕将天真简单等同于流量密码。真正打动人的,不是小狗头像本身,而是头像背后那两位大家依然保有的、对世界的好奇与诚恳。若只学其形而未得其神,这样的模仿终将在下一波热点来临时被迅速遗忘。天真是内心自然的流露,不是精心计算的人设——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头像放在别人的社交平台上只是普通图片,在莫言余华这里却成为文化现象。


  在追求“完美人设”的氛围中,我们或许都该保留一点“潦草”的权利。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适当的“不完美”恰恰为灵魂留出了呼吸的空间。两位作家的可爱之处,不在于他们多么成功地迎合了读者口味,而在于他们如此自在地做回了自己——哪怕这个自己看起来像一只头发乱蓬蓬的小狗。


  当流量潮水退去,能留在岸上的不会是那些最会制造噱头的人,而是那些始终保持本真的人。莫言余华的小狗头像终会被新的热点覆盖,但他们示范的那种举重若轻的从容、那种历经千帆后的天真,将长久地启示我们:无论流量如何喧嚣,内心的真实永远是抵达他人的最短路径。在人人都在学习如何更精致的今天,或许我们最该学习的,是如何在必要的时刻,保持那份可贵的“不认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54/50/1535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