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必修下第二单元导语说: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有的品格。也有人说:坚守道德品质,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你所学过的课文,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第一步审材料,材料具有思辨意义,引导考生在面对人生路上的一些利害选择时,在面对一些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时,要坚守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航向与态度。启示当代青年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即使要付出一些代价,也要存良知,知悲悯。第二步审写作任务,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且要结合所学过的课文。如必修下第二单元中《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考生可结合其中的情节和人物联系材料主题做剖析,也可以结合所学的其他文章。
参考立意:持德守善,何惧代价;擎道德之炬,扶正道而行;坚守道德品质的光辉与代价;坚守道德,心怀正义;以道德之笔,绘就人性华章;等等。
学生习作:持德守善,何惧代价 道德品质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抉择。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它们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熠熠生辉的瑰宝。然而,有人却说坚守这些道德品质需付出代价。但在我看来,为道德坚守而付出的代价,是成长的勋章,是人性光芒闪耀的见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往今来,道德就是中华民族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有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对道德品质的坚守。屈原在被放逐的困境中仍低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终不惜以投江自尽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杨震坚守“四知”,为政清廉,秉公办事,拒绝接受私人馈赠,只为给子孙留下“清白吏”的名声;于谦留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更是用一生躬行,只为天下苍生欢颜。他们心怀正义,所坚守的道德品质如同一束光,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至今仍闪耀在华夏文明的天空。
坚守道德,需要心怀悲悯,是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正如卢梭所说,“悲悯意味着善良,它代表着美好的岁月,也是道德优秀的体现。”在《孔乙己》中,鲁迅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和社会冷漠的双重压迫下,落魄潦倒。鲁迅对他的悲悯,体现在字里行间,这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同情,更是对整个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深沉关心。在现实的浪潮中,也有许多如张桂梅般的教育工作者,悲悯远在山区无法接受教育的女孩,扎根深山,用自己的心血为女孩们铺就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这份对他人不幸的共情,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即便付出代价,也让世界多了一份温情。
坚守道德,需要心怀良知,是做人的底线和内心的指引。正如西塞罗所说,“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迷雾中徘徊,良知如同穿透阴霾的阳光,让他在“生存还是毁灭”的挣扎中,最终选择坚守正义的底线。他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在良知的引导下,以一种更为理性和人道的方式面对命运的安排。在现代社会中,坚守诚信的企业家,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不为所动,尽管会付出代价,却赢得了长远的声誉和尊重。所以,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有温情。
诚然,在坚守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付出诸多代价,但其光辉与价值却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秉持道德品质,不惧代价,用同情与悲悯温暖他人,用正义与良知照亮前行的道路,让道德的光辉在我们的生命中永恒闪耀。
点评:开篇紧密联系作文所给的材料,并且直接点明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先列举道德典范,彰明道德之意义;又联系课本以及现实的例子,列举出坚守道德的做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最后前后呼应,在思辨解析中表明即使付出代价,我们也要正道直行。析理深刻,语言富有表现力。 本栏目主持人:陈 婷 本期写作指导老师:陈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