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据极目新闻报道,21岁中国女孩池广滢自8月9日赴埃及旅居后,于9月21日清晨失联,到9月26日已失联6天。据其闺蜜及母亲描述,池广滢失联前每日保持联系、共享定位,还报名了线上英语班,生活并无异常,仅曾提及独自在外略感慌张。家属因不知其具体住址寻人困难,已于9月25日求助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并公开其身高165厘米、体重95斤及身上有纹身等特征求助。虽然池广滢已于9月27日被找到,确认安全但处于警方拘禁状态,但具体原因未披露。
事件本应聚焦跨国失联的救援困境与安全忧患,但舆论却出现严重偏差。媒体对女孩纹身等身体特征未经打码处理进行报道后,网络评论的焦点不是“如何助力寻人”“海外安全防护”,而是对女孩的恶意揣测,例如“有纹身不是什么好人”“肯定抽烟喝酒蹦迪”等诋毁言论层出不穷,甚至有人质疑其失联是“作秀”,将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对埃及文明的向往和对外面世界的探索歪曲为“任性”,完全无视家属与朋友的焦急求助,也选择性忽略了埃及当地黑车坑骗、部分区域警力不足等潜在安全风险。
这种偏离事件核心的舆论泛滥,本质是“受害者有罪论”在现实中的缩影与网络理性集体缺位的表现。纹身是个人审美的表达,与品行优劣、行为对错无任何必然关联,网友将其作为诋毁依据,是用刻板印象进行事实判断;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不去关注救援进展与安全隐患,反而对失联者进行人格攻击,更是突破了基本的人文底线。部分媒体未经处理公开身体特征的行为,也客观上为恶意评论提供了发酵支点,违背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原则。
现实中此类案例并不鲜见。几日前,在河北一女子路边跳舞被醉汉骚扰,男友及时制止却被围堵,但醉汉反称其“勾引”的事件发生后,网友竟不看事件缘由开始向该女子发难。一些网友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衣着太短”“过于漂亮”,与此次因纹身诋毁池广滢的逻辑如出一辙。从法律层面上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传播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散布他人隐私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需承担法律责任。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那些看似随意的诋毁言论,其实正在触碰法律红线。
生命安全永远值得优先守护,人文关怀永远不该让位于刻板偏见。我们需要的是对失联者的牵挂而非诋毁,对救援的关注而非八卦,对安全隐患的反思而非恶意揣测。也要呼吁整个社会,停止对受害者的无端苛责,共同守护一个能让每个人自由、安全活动的公共空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62/1531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