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万粉丝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账号被采取禁言措施。据国家网信办通报,“大嘴博士”运营主体与某美妆产品企业存在商业利益关系,上述账号多次针对同领域竞争对手产品,发布并炒作没有法律效力的测评信息,误导消费者,影响市场竞争秩序。(9月13日 《南方都市报》)
据“大嘴博士”账号简介,其为香港大学化学博士,拥有19年化妆品研发及科普经验。然而,当科普测评一味向“钱”看,沦为收割商业利益的“镰刀”,人设再硬也终将崩塌。
科普测评的本质是基于第三方立场,通过客观数据、原理拆解、专业分析,帮助受众规避消费陷阱。当下,美妆护肤领域充斥着各类“三天美白”“七天淡纹”“神秘成分”的营销神话,产品琳琅满目,成分表仿若天书,消费者一不小心便“踩雷”。科普测评视频则精准切入这一痛点,以科学、客观、公正的姿态为消费者拨开信息迷雾,打破资本的概念炒作和伪科学包装。消费者选择关注和相信科普测评而非带货推荐类视频,根本就在于其“去商业化”的实证精神。这也是科普测评类视频得以在激烈的流量竞争中安身立命的秘诀。
然而,“大嘴博士”事件让更多人看到,部分博主嘴上说着科普测评,背后却念着生意经。当测评的中立性被商业利益侵蚀,所谓第三方立场也名存实亡。以“大嘴博士”为例,其与某美妆产品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针对竞品“可复美”发布没有法律效力的测评信息,称其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实际检测仅为0.0177%,涉嫌夸大宣传和配方表造假。虽然因检测方法、检测机构不同,目前关于“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仍有争议。但在此过程中,“大嘴博士”与某企业联手,实际上成了操纵市场认知、定向输送商业利益的快速通道。
被商业裹挟的科普测评,伤害着普通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科普测评领域的公信力。对消费者而言,选择观看科普测评,本就是希望降低决策成本,避免交“智商税”。可若测评内容捆绑了商业利益,消费者接收到的便仍是经过过滤的虚假或诱导信息。在此资本游戏中,消费者受欺骗、愚弄,被收割金钱和情感。进一步地,当此类案例频频出现,大众看到科普测评便怀疑“是不是暗广”,这一信任危机也挤压着真实科普测评内容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科普测评是自媒体内容生态中极具生命力与价值的细分领域。其不仅填补了市场信息鸿沟,还以“行业监督者”的身份,倒逼企业从重营销转向重产品实效。换言之,科普测评的健康发展将促使企业专注于产品升级,而非投入大量资源打“测评公关战”,收割消费者。因此,亟待对科普测评领域的商业异化进行整治,如建立行业内统一检测标准、加大发布虚假测评、操纵市场竞争秩序行为的惩处力度等。
回看“大嘴博士”,其身穿白大褂,有高学历背书,主页还写着“带你科学护肤,不交智商税”,这看似中立客观的科学人设下,也暗藏着商业算计。“大嘴博士”的禁言不是终点,而是整治科普测评领域的新起点。须知,把消费者当人而不是待割的韭菜,才是最好的商业逻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58/1528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