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那么贵”,呼吁立法要强制标注预制菜以此来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摆出相关证据否认使用预制菜并起诉罗永浩“损害商誉”。为何作为“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没有人骂反倒拥有一大批忠诚的“萨门”,而西贝使用预制菜却引发热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为了下班后能快速吃上饭,也会选择在超市里购入一些预制的菜品,以此节省我们的做饭工作量。更别说随着房租、水电、人力等各类成本的增加,各大餐饮行业为了控制成本,稳定出餐质量多多少少会使用预制产品。广大的消费者其实并不是抵制预制菜品,大家只是希望在广大餐厅使用预制菜的同时能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尊重消费者利益。
那么话又说回来,作为“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到底是为什么能够赢得“萨门”的喜爱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它公开透明的预制模式。与一些用“锅气”“现烹”进行营销的品牌相对比,萨莉亚的预制模式广为人知,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除此之外萨莉亚精准定位自己的消费人群,预制菜品与其定价成正比,使用低价对冲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抵触,没有因为品牌溢价抬高菜品价格而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同时它们很好地把握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需求,就像一位网友调侃:“一个人一百块能吃这么大桌西餐,我还要什么自行车?”价格要与品质相对等,品牌利益要与消费者权益相挂钩。
这次“预制”之争更是为广大餐饮品牌敲醒了警钟,无论是像萨莉亚、老乡鸡等坦诚公开自己预制模式,又或是像江西小炒这样坚持现做定位,各大餐饮品牌都应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用了,就坦然承认,没用,就坚守现做品质。精准定位自己的消费人群,如果走的是低价性价比路线,那么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预制菜也无妨,如果对标的是高标准的社交型用餐(如宴请、聚会)那么应牢守高品质现做底线,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同时国家对于使用预制菜的立法进程也在加速,《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过审,也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食品安全上了一道“安心锁”。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你可以预制,但不能骗我花现做的钱。”问题从来都不是能不能用预制菜而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未能得到保障。无论是充满“锅气”的现烹小炒,又或是预制的性价比快餐,只有能让消费者吃得满意、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各大餐饮品牌才能走上长远发展之路。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58/1528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