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善于发问、主动学习。通讯员 摄
编者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方位为教师发展赋能,致力于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骨干教师。从本期起,本版陆续报道获得2025年“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揭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的教师代表,分享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动人事迹,展现先进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在榕城区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深耕者:她从1998年踏上讲台至今,27年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专业与热爱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既是课堂上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也是推动区域教师成长的“领航人”,从“南粤优秀教师”到今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付出。她,就是榕城区北门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林育云。
扎根课堂,让数学课堂迸发活力1998年7月,从揭阳师范学校毕业的林育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踏上小学数学教学岗位。此后27年,她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榕城区北门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获得过“南粤优秀教师”“揭阳市首届名教师”等诸多荣誉,她始终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让数学课堂迸发蓬勃生命力。
在教学中,林育云始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引导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经过长期一线实践,她形成“双主互动,学理共生”的教学主张,在课堂上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协同机制,通过设计任务序列,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助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在她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勤于思考、善于发问、乐于合作的主动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得到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生命潜能被充分激发。
为持续提升教学能力,林育云坚持终身学习,除每日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外,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先后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小学数学学科省级培训、广东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专题研修班、第六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发展工程高级研修班并获评优秀学员等。通过不断学习与积累,她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不仅在省、市、区各级优质课比赛中斩获一、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省、市、区一、二等奖,多篇论文还在省级、市级刊物发表。
以爱为桥,凝聚力量推动教育提质作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林育云深知,优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共同进步。她主动承担责任,以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工作室为载体,助力教师成长,推动区域教育提质增效。
在协助区教研室工作时,林育云积极参与优质课比赛、微课比赛、优秀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命题设计等教研活动,不仅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还善于在活动中发掘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教师提供专业指导,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推动“优师成名”“名师成家”,为榕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0年9月起,林育云承担榕城东部片区三年级小学数学联片教研任务。面对片区内26所学校的教师,她依托区教研室牵头建立校际研修共同体,利用线上互动平台,组织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教学问题、讨论教学方法,为教师解答单元教学中的疑问;同时协助教研室每月开展线下研讨活动,还主动承担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多场数学专题讲座,通过校际联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助力普通教师集群式成长。
2024年,榕城区“林育云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作为主持人,她带领成员通过课例研讨、主题研修、跨校联研等方式,推进区域教学共同体建设。近一年来,工作室成果丰硕:林翠竹获榕城区2025年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陈晓婷、林桂丽获该比赛二等奖,黄晓雯、黄秀丹等8位成员分别获2025年榕城区小学数学核心片段一、二等奖。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林育云始终扎根一线,带领教师开展课题实践。2018年主持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面向全体 预习引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推动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2019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课题《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区域联片教研为平台、单元教学为抓手、课堂评价量表为导向,助力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2021年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实践研究》,开发出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模板1.0和2.0版本……这些课题成果,既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
师者之路,道阻且长;心有微光,必达远方。27载教育路,林育云以坚守诠释初心,以专业引领成长,以行动传递教育温度。从深耕课堂的“教书人”到赋能同行的“领路人”,她始终以微光之力,在教育星河中绽放光彩,也为更多教育者照亮了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