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百年公祠化身法治课堂
发布时间: 2025-09-11 来源: 作者: 记者 陈星星 李思敏 通讯员 潘立婷

  近日,一场法律知识培训活动在榕城区仙桥街道西岐村的直正公祠祠堂内举行。这座承载着西岐村厚重历史文化的公祠,成为了法治知识传播的新阵地,彰显出仙桥街道在法治宣传工作上的用心与巧思,也折射出西岐村日益浓厚的基层治理法治氛围。


  此次培训活动邀请广东一状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海滨担任主讲,面向西岐村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开展专题培训。黄海滨系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核心内容,强调调解需遵循自愿、无偿、保密原则,达成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使调解不成功也不影响当事人另行提起诉讼,为基层调解工作者注入信心。同时指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力量,调解员凭借熟悉民情、德高望重的优势,活跃于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运用情、理、法融合的方式化解矛盾,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


  随后,他结合村情实际,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及百姓生活的重点条文,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子女赡养、财产继承、劳动报酬、婚姻冷静期、民间借贷等热点内容。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为调解员日常处理纠纷提供了实用指南和法律依据。现场学习气氛热烈,参训人员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


  西岐村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随着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法治氛围更加浓厚。该村不仅创新利用公祠作为纠纷调解场所,使法治思想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还开设了“榕树下微课堂”,通过案例讲解将法律知识融入村民日常,法治意识如细雨般浸润民心。


  近年来,榕城区司法局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为基层注入专业法治力量,律师积极介入纠纷调解、风险排查与矛盾化解,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仙桥司法所与仙桥人民法庭率先在全市建立“庭所共建”机制,努力将矛盾风险防控在基层、化解于萌芽,进一步夯实乡村法治根基;不断创新普法模式,打造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休闲空间,使法治思想贴近生活、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的法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