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高校书记入驻小红书,面对面对话如何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 2025-09-08 来源: 红网 作者: 曾晓涛

  9月7日上午,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的“RUC小浪花”发文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个人小红书账号,据澎湃新闻报道,账号@人大刚子在9月6日开始连发两条帖文,并和小红书上的人大学生开展互动,数日前,他甚至在学生发布的自己照片底下直接回复“这张很丑”,截至9月7日早上9时,其粉丝数已突破一万。


  作为中国顶尖大学的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行政级别上属于副部级领导干部,但其却一反平日中高校党委书记给人威严庄重的惯常印象,使用“人大刚子”这个极富网感的昵称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与学生展开互动,无疑给人面目一新之感。


  张东刚入驻小红书显然并不是突发奇想地想在社交媒体上和学生们聊聊天,而极有可能是在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与年轻学生展开对话的创新之举,其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痛点难题和提高高校治理的效率。


  可以发现,在张东刚帖文的评论区下点赞量靠前的评论多是关于奖助学金标准、生活配套、食宿出行、校园建设等与学生的起居日常、科研学习等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张东刚虽然并没有一一回复,还是在许多评论下给出了务实回应。


  传统的高校治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层级式的,而层级式的限制,一方面容易使得高校顶层的设计到最终落实时出现偏离,另一方面,学生最真实和渴切的声音往往会因为复杂和等级重重的链条,最终难以直接传达到高校治理者耳中。虽然高校治理者有时也会通过开展下午茶和集体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直接对话,但在出于降低工作风险的考量下,学校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对发言内容和人选进行精心的筛选和设计,从而让这种面对面对话演变为一种“表演式对话”。


  暂且不论“高校书记入驻小红书”的治理模式能否克服传统高校治理模式的许多弊端,社交媒体的匿名化和少层级化的特点,至少让高校的治理者有机会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主要诉求。


  当然,这种开放式的沟通模式也并不是全无隐忧,当学校领导直接面对具体问题而绕过具体执行部门时,是否会打乱正常的管理流程和既有管理体系的运作节奏?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定势,习惯在“小红书上找书记”时,工作繁忙的高校治理者是否能保持长期和稳定对话的频率,而不使这种行为成为昙花一现,亦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正如张东刚用“人大刚子”的昵称在小红书评论区用“学生为本、共情共治、助力成才”十二字回复“书记好,我想来蹭个流量”的问好时,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种新时代高校领导“密切联系群众路线”的创新实践既有流量具备的高效传播与连接的优点,又能避免流量的不稳定与短期性的缺陷。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3/99/1526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