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武大“椅子风波”背后,敏感性为何成了“盲区”?
发布时间: 2025-09-08 来源: 红网 作者: 邓随新

  武汉大学又站上了风口浪尖。开学典礼座椅上的红色圆形标签,本是引导就座的小标识,却因白底红圆的搭配,被指酷似日本国旗,引发舆论哗然。尽管校方迅速道歉,称其为工作疏漏,但风波未平。与其说网友“反应过度”,不如说暴露了主办方在关键节点上的“敏感缺失”——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公众对“历史记忆不能马虎”的较真:在敏感时间节点,重大公共场合,为何政治敏感性成了“盲区”?(9月6日 观察者网)


  首先得说,武大的疏忽,实在不应该。开学典礼是校园大事,抗战胜利纪念日更是举国铭记的特殊节点,两个重要时间点叠加,本应多一分审慎。武汉大学曾是抗战烽火中的学术堡垒,更应知历史之重。开学典礼是育人第一课,每个细节都传递价值导向。红色圆形标签贴在白色椅背上,视觉上与某国国旗的相似性,但凡有人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就能提前规避。难怪网友刺眼。这不是过度联想,而是历史记忆的自然反应。可偏偏从设计到布置,整个环节“集体失明”,直到舆情发酵才后知后觉道歉。


  但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把“红色圆形”一棍子打死。有评论说得在理,红色圆形不应被日本“垄断”。但武大这事,关键不在符号本身,而在场合与时机。要是因为和某国国旗有相似性,就把这些最朴素的文化符号“束之高阁”,反而落了下乘。真正的自信,不是靠“自我审查”躲着走,而是清楚哪些该坚守、哪些是误伤。公共机构当有更高标准——既要避免误读,更要主动引导。降低联想敏感度,不等于放弃责任。真正自信,是既从容大气,又细致周全;既不草木皆兵,也不麻木不仁。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场风波里的“情绪对冲”。一边是网友对“历史敏感”的坚守,怕的是忘了过去;另一边是对“过度联想”的担忧,怕的是搞僵氛围。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武大该道歉,因为它确实没做到“万无一失”。武大图书馆事件还没平息,这会儿再出个“椅子风波”,网友难免多一分警惕,但警惕不等于“上纲上线”。借网友的话说,“借他们100个胆子,也没人敢在这时候搞小动作”,这种基本的信任,是社会团结的底色。


  团结需要信任,信任需要担当。绝大多数人相信,武大无恶意,这是社会的宝贵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放任。最终,这事该如何看?既要批评,促其整改;也要包容,给其机会。不因疏忽一棍打死,也不因无心之过轻轻放下。在原则问题上严谨,在非原则问题上宽容,这才是成熟自信的大国公民心态。我们反对上纲上线,但也反对同样的错一犯再犯。公共机构唯有严谨负责,才能不负民众期待。


  风波会过去,但思考应留下。符号之争背后,实则是新时代如何平衡敏感与自信、细节与大局、信任与监督的深层课题。武大是百年学府,当有这份自觉;我们每个人,亦当如是。有错就改,有理就讲,既守住历史的底线,也给生活留些温度——这才是这场风波带给我们的教训。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3/99/1526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