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潮语电影《小鸽子的家》全国热映
发布时间: 2025-09-0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蔡烨华


  以方言为载,以信鸽为引,由潮籍青年导演吴佳自编自导的儿童成长励志电影《小鸽子的家》近日在全国热映。影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自然的表演,展现潮汕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其中,信鸽归巢的本能正是潮汕人对乡土眷恋的隐喻,生动诠释了潮人族群“家”与“根”的文化传承和情感记忆。


  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小鸽子的家》将故事背景置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广东潮州,小学生吴凯因饲养“菜鸟”而被其他饲养信鸽的小伙伴嘲笑。一次机缘巧合,大铭鸽“中国骄傲”闯入了他的生活。起初,吴凯满心以为能借此在同龄人中树立威望,然而随着对赛鸽精神的深入领悟,他最终怀着不舍将其放飞。鸽主骏老伯被吴凯的善良深深打动,把“中国骄傲”的幼崽赠给了他。


  影片通过讲述小学生吴凯与赛鸽“中国骄傲”相伴成长的故事,巧妙串联起“家”的情感纽带与文化根脉。主创团队坚持“故事为核心”的创作理念,不仅选用本土演员,更在剧本打磨与制作细节上精益求精,赋予角色鲜明的地域气质与浓厚的生活质感。片中95%的对白为地道潮州话,从日常问候到家人叮嘱,裹挟着潮汕地区独有的韵味与温度。此外,骑楼、祠堂、陶瓷等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生动展现着潮汕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将家庭教育、儿童成长等融入其中,传递着“培养孩子自驱力”的教育理念。比如,吴凯本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在与家人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中,不断获得善良、温暖与力量,最终成为一个正直、有担当的孩子。


  影片凭借独特的人文魅力与专业品质,走出国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大放异彩,连续斩获意大利巴勒莫独立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莫斯科亚洲电影节“最佳亚洲导演奖”、瑞典国际电影节“最佳新晋导演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成长与归属的主题打动人心


  8月26日,《小鸽子的家》在揭阳多地举行路演。记者在路演地点之一的中基国际影城榕城店看到,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在电影笑中带泪的魅力中。影片前半段的轻松笑声为后续剧情铺垫,随着成长、爱与责任的主题逐帧浮现,影院氛围渐趋安静,许多观众被其中的温情所打动。“没有剧烈的冲突,没有强行的煽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和真实自然的童年回忆,很自然地勾起了心中的那份感动。”一位观众感叹道。


  影片放映结束后,吴佳携演员吴树权、刘煜凯、刘凯圳等人登场,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和拍摄趣事。吴佳透露,怀揣着让潮汕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看到潮汕独特魅力的信念,他踏遍潮汕地区,历时七年拍摄完成《小鸽子的家》。


  为什么选择以信鸽为题讲故事?吴佳表示,这源于自己小时候饲养信鸽的经历以及信鸽自身“不死必归”的特点。“信鸽一生只有一个家,那就是它出生的地方,无论飞多远,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死,它就一定要飞回来。这其实和我们潮汕人很像。”吴佳说,在潮汕人眼中,家永远是归属。无论走出多远,只要他事业有成,一定会回到故土,建设自己的家乡。另外,潮汕人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要把事做好的坚韧,与信鸽不管多累都要归巢的坚持契合。


  “这是一部非常有情怀的电影,把潮汕人对家的眷恋,对‘根’的情结,演绎得淋漓尽致,谢谢导演给我们带来这么一部好电影!”“90后”曾灿在分享会上特意向主创团队表示感谢。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爷爷以前也养信鸽,所以观看这部电影时觉得非常有亲切感。“这部片子拍得很朴实、真挚,更像一部潮汕纪录片,一下子就把我拉回童年时代,带给我温暖的心灵触动。”曾灿更呼吁,相关方面应加大对《小鸽子的家》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沉浸式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与生命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