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揭阳海关监管下,揭阳亨通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揭阳亨通公司”)一批总长度为460米的非粘接海洋柔性软管顺利装船,启程发往海外。这是亨通集团在揭阳开设海洋产业基地以来,自主研发的非粘接海洋柔性软管产品首次走出国门,标志着揭阳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揭阳亨通公司位于惠来临港产业园,致力于海洋软管的研发、设计、制造等一体化业务,产品用于输送海底水、油、气等介质。去年年底,揭阳亨通一期项目正式投产,研发突破海洋油气输送柔性软管“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长达30年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非粘接柔性软管在制造过程中,各层之间没有固定粘接、允许有相对的位移,这种设计赋予了管道优异的适应性,与粘接型柔性软管相比,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复杂的海底环境和动态载荷,是开发“蓝色经济”的重要装备。目前揭阳亨通公司研发的管道适用海深最深超过1500米,设计压力最高达70MPa,能适应静态、动态不同工况,核心指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的产品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技术含量较高,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一开始准备出口时没有经验,在商品报关归类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此次产品能顺利出海、亮相海外,离不开揭阳海关的大力支持。”揭阳亨通公司生产部经理张水先介绍,目前在手订单已排至2026年底,产品主供国内外油气开发巨头企业。
“得知企业的出口意向后,我们积极对接解决难题,邀请汕头海关关税处和税管局(广州)相关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税政实地调研,对出口产品进行归类业务指导,帮助企业精准确定商品编码,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规范申报指导方案,高效护航其产品首次出海,走好打开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揭阳海关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助力非粘接海洋柔性软管这一高技术、新形态产品顺利出口,揭阳海关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在产品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企一策”“一品一策”个性化监管服务;开设“绿色通道”,指导企业用好“提前申报”“预约查验”等通关便利化措施,有效压缩通关时长,提高通关效率,助力产品首次出口跑出“加速度”。此外,该关还主动梳理出口目的地市场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提前为企业预警风险信息,提高合规风险应对能力,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准入要求。
下一步,揭阳海关将持续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关心关切,优化监管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更多“揭阳造”海洋工程装备走出国门,助推揭阳打造海洋经济“蓝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