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领域,化疗一直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提到化疗,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一系列令人畏惧的副作用,担心化疗带来的痛苦。揭阳市中医院内二科医生陆敏生表示,中医在肿瘤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治疗方法,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温和、全面的治疗方案。在肿瘤化疗治疗过程,如果中医适时介入,能够有效减轻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医可缓解化疗副作用
据介绍,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但是,药物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身体正常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化疗可能降低患者免疫力,引起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副作用。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在肿瘤治疗过程,从中医‘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理念中诞生的中医疗法,对缓解化疗副作用具有不错的效果。”陆敏生说。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邪气(如毒邪、血瘀、痰凝等)积聚所致。在治疗上,强调“扶正祛邪”的原则,即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扶正),同时祛除病邪(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化疗单纯以杀灭癌细胞为目标不同,中医更注重整体调理,改善患者的身体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缓解副作用有三个方法
陆敏生介绍,中医缓解化疗副作用,有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和饮食调理等方法。
中药汤剂 个性化调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汤剂。对于化疗后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中医常使用旋覆代赭汤、小半夏汤等方剂加减,方中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够有效减轻胃肠道反应。针对骨髓抑制导致的血细胞减少,中医会采用补气养血、益肾填精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阿胶、补骨脂等,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升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针灸治疗 疏通经络。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化疗期间,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有效缓解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的作用;中脘穴位于胃脘部,可和胃健脾、降逆止呕。此外,艾灸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能温阳补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因化疗导致的虚寒体质。
饮食调理 药食同源。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调理在缓解化疗副作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化疗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食用山楂、陈皮等制作的开胃药膳,如山楂粥、陈皮瘦肉粥等。化疗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宜多吃一些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同时,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中西医结合为肿瘤治疗新趋势
陆敏生表示,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中医在缓解化疗副作用的同时,能增强化疗的抗癌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例如,一些中药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中药还能减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疗的敏感性。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中医加西医,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在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将中医与西医化疗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战胜疾病,重拾健康生活。” 陆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