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刚满15岁的他背起行囊,毅然离开故土投身军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上战场杀日本鬼子!
少年离家千里去,敢为家国舍此身。在山高林密的太行山深处,在张家口下花园的巷道阡陌,他面对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毫无惧色,紧握手中的钢枪英勇杀敌。80年后,已近百岁高龄的他忆起当年在战场上与敌人生死搏杀的情景,眼中仍有光芒闪烁。当他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战歌《黄河大合唱》时,那苍老的声音仍然铿锵有力,歌声仿佛带着一种能够穿透时空的无穷伟力,直击人心。
邱海包,这位95岁的抗战老战士,耄耋之年仍始终不忘当年从军的初心:向着光明一往无前,心怀正义战斗不息。
热血少年勇向前,为国御侮抗顽敌
1930年3月,邱海包出生在揭西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战乱频仍、外侮欺凌的动荡岁月中度过灰色的童年。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很早就懂得国破家亡的耻辱与悲苦,也懂得和平安宁之可贵。
尽管邱海包生活在贫穷的农村地区,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但他同样早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日本侵略中国,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赶走日本鬼子,苦难的生活就没有尽头。
1945年3月,邱海包刚满15岁。从小经历的苦难却让邱海包与他的同龄人一样,少年时就已养成坚韧的意志,满腔热血。“从小大人们就经常跟我说,是日本鬼子让我们吃尽苦头,长大了就要上战场去杀日本鬼子。”回忆起当年投身军旅的思想动机,邱海包坦言,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让自己走上了从军之路。
这一去就是整整十年。邱海包随部队迁跃数千里,在驻防山西太行山地区、河北张家口下花园等地之时,都曾随部与即将败降仍负隅顽抗的日军激烈战斗。在残酷的战场上,邱海包的作战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迅速从一个农民蜕变为敢战、能战、善战的抗日勇士。
在与顽抗日军进行多场战斗之后,随着日本侵略者败亡宣布无条件投降,邱海包跟着部队辗转多地,最后在抗日名将傅作义所属部队服役,驻守北平城直至北平和平解放。
逐光而行心无愧,改头换面获新生
1949年1月份,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当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将领傅作义驻守北平部队正式达成协议,宣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22日,傅作义在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同日至当月31日,25万国民党军队陆续开至城外指定地点,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进入北平城区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北平各界人士倾城而动欢迎人民军队入城。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部队里已经有不少人打心里不想跟解放军战斗,这不仅是因为当时北平解放、全国解放的形势已不可逆转,更重要的是,大家慢慢地都看清了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腐败无能与反动本质,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和正确政治主张也得到越来越多战士的暗中拥护,一些思想进步的战士甚至已经有了觉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傅作义将军和部队高层与东北野战军达成和平协议,得到了几乎所有将领、战士的一致拥护。”回忆70多年前那终生难忘的场景,邱海包说,那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是重获新生的关键时刻。
随部投诚接受改编后,邱海包被编入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跟着部队开拔前往西北地区作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我们接受改编转换身份,成为解放军的一员,这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光荣。”邱海包义正词严地说,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终于走上了奔向光明的道路。
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邱海包参与了解放大西北多场战斗,与冥顽不化的国民党残部作战。1949年5月,在解放咸阳城的战斗中,他勇当突击队员横渡渭河,成功俘虏两名敌人并缴获两支步枪,荣立二等功;在参与解放西安城的战斗中,他继续发扬敢拼敢打、敢冲敢杀的优良作风,在对敌作战中表现英勇。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场上,邱海包先后8次在前线冲锋。
1949年,邱海包随部队从甘肃酒泉乘飞机抵达新疆乌鲁木齐(时称迪化市),在这里,他与战友们既当战士又当工人,积极投入到新疆各项建设事业中去,一边守卫国家疆土,一边建设美丽新疆。期间,邱海包历任副班长、班长。1953年,他被部队调往甘肃武威市受训,成为当时西北军区补训二团的一名学员;同年,完成训练被调到宁夏某部任重机枪班班长。1955年,从军十年的邱海包复员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解甲归田享安宁,务工务农亦欢欣
“我没什么文化,当时年纪轻轻就进了部队,除了上阵打仗敢冲敢杀,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才能,复员回乡了,就老老实实当农民,这样挺好的。”邱海包质朴的话语,却透露出这位抗战老战士的执着追求:为和平,为正义,为光明,忘我战斗不止息;战事平,百姓安,盛世临,解甲归田已无憾。
复员回乡后,邱海包长期在乡务农;农闲之时,为了帮补家用,他还到揭西县五经富镇务工,凭着一身好力气当了一名搬运工。这样的平静生活,他几十年如一日安然度过。
“父亲从不向人炫耀自己从军抗日和在解放战争中英勇作战的往事,不管是村里乡亲还是五经富镇那边的工友、雇主,都没多少人知道他曾在部队服役十年,多次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殊死搏杀,还亲历了北京(北平)和平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邱海包的儿子说,直到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注下,其父亲的事迹才渐渐为人所知。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开展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走访慰问活动,市党政主要领导都曾带队看望慰问邱海包等老战士老同志;全市各级党政、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有关工作,主要负责同志纷纷参与走访慰问活动;各民主党派、各群团组织、各社会团体经常对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进行慰问,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也经常主动组织或自发参与慰问,表达大家对老英雄们的敬重之心和关爱之情。
逐光而行,为正义而战,邱海包此生,无愧于一名战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