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招满了!湛江科技学院曾在今年的招生中,三次征集志愿降分录取,仍然有2900人的缺额。8月15日,该校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招生录取,将有7928名普高学生以及4800名普通专升本学生加入。据了解,这只是今年全国多地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难的一个缩影。广东、广西、云南、黑龙江等地都有多所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遇冷,缺额达到近年来最大。
民办本科高校在正常批次完不成招生计划比较正常,但是往年通过降分征集志愿一般都能完成计划,今年部分民办本科高校遇到的这种情况则值得关注。部分院校缺额较大,实际投档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去甚远,甚至通过多次补录都未能招满学生。比如,2025年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的征集志愿次数已达五次,部分学校的缺额比例超过了计划招生人数30%.这种“降分再降分,补录又补录”的困境,从未有过。
客观而言,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遇冷与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有一定关系。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减少了7万人。其招生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毕业生连年超千万,公众的心态也有所改变。相对而言,当前,有些民办本科高校的学费贵,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很多专业又属于“万金油”专业。在考量“性价比”后,一些考生要么报考学费低廉、专业技能突出的专科院校,要么选择复读冲击公办本科。
也要看到,“招生遇冷”并不是所有民办本科都在面对的窘境。今年,广东23所民办本科高校中,珠海科技学院的投档最低分位居省内民办高校第一,超过部分公办院校;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民办新型研究型本科院校,更是备受高分考生欢迎,屡次引发热议。
2001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民办本科院校快速涌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缺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更为灵活,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市场人才需求急剧变化,即便是一些公办本科院校的冷门专业,也遭遇招生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本科院校招生则形势大好。据报道,今年有33所职业本科高校首次招生,职业本科高校招生情况普遍较好,高分上职业本科的现象继续存在。有高考621分考生选择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护理专业;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录取的400名物理类学生中,平均成绩超过本科线近100分;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实现了“高分满档”,6个本科专业全部一次性满额录取……这些职业本科院校紧扣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生就业率普遍高于普通本科,因此受到考生青睐。
也因此,当下的“遇冷”不应被看作是对民办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发展转型的一个提醒。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未来高校生源总量将持续减少,招生的竞争不仅存在于民办高校之间,也存在于公办与民办、普通本科与职业本科之间。考生在选择高校时,不再只看学历的“头衔”,而是更看重学校的专业实力、就业质量和育人理念,这种变化将倒逼整个高等教育格局进行深度调整。
不管公办还是民办,培育竞争力,终归要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靠给考生提供更为光明的成长和发展预期。专业设置是否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脉搏、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与时俱进……这些才是关键。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迫切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形成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招生竞争中站稳脚跟。(李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