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揭阳第一中学第二届“黄旭华班”全体师生赴沪杭开启六天研学之旅。此次活动由揭阳一中上海校友会全力支持,名誉会长郭少辉、会长蔡彤等校友从行程策划、资源对接至名校参访全程护航,为学子搭建起联通学术与社会的桥梁,助力他们践行黄旭华院士“复兴中国梦,学子当自强”的嘱托。
研学队伍在该校副校长林永彬的带领下,首站走进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在18.93米高的毛主席像前驻足沉思,在竺可桢铜像前聆听“两问”箴言,同学们将求是精神融入心间。当天举行的交流会上,5位不同届次的一中校友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例如,77届校友王晓林讲述与黄旭华院士相处点滴,详解核潜艇知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核潜艇精神激励学子;81届校友林昭武解析浙大专业布局,为学生们专业选择与人生规划提供指引。
次日研学队伍参观了岳王庙内,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与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的奉献精神引发学子共鸣;在绍兴鲁迅故居中,同学们在三味书屋寻找“早”字书桌,于百草园辨认课文中的植物,在纪念馆感受鲁迅“以笔为剑”的担当,让文学与爱国的种子悄然萌发。
第三天的名校研学同样精彩纷呈。复旦大学校史馆内,泛黄史料勾勒出从1905年复旦公学到今日名校的峥嵘历程;科技馆里,“马良大模型”AI绘画重现唐诗意境,3D全息投影让人体解剖直观生动。同济大学中,学子们探访“工程师摇篮”,抗震馆的减震模型、校史馆里抗战西迁故事,彰显“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担当,与黄旭华院士“深潜报国”精神交相辉映。
第四天研学队伍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会址内珍贵的文物与VR还原的1921年会议场景,让学子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与伟大。在上海博物馆东馆里,青铜器、陶瓷器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当晚,研学队伍举行“志存高远,扬帆起航”座谈会,副校长林永彬在会上以“博学·笃志·精研·报国”寄语106届黄旭华班学子,鼓励同学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在广泛学习中拓宽视野,在深入钻研中锤炼本领,以扎实的知识功底报效国家,为实现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学生代表杨东子在发言中表示,此次研学之旅让自己收获了远超课本的精神财富:从名校校训中读懂治学真谛,从校友分享中明晰奋斗方向,从革命遗址中感悟责任担当。他衷心地感谢上海校友会,表示将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把研学所得化为学习动力,力争学有所成,成为母校的骄傲。随后的两天,研学队伍还参观了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
通过6天研学,揭阳一中黄旭华班的学子们触摸名校学术脉搏、感悟革命先辈精神,更在院士青春印记与校友言传身教中,深刻体悟“家国情怀”的千钧之重。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带着此行感悟,以家国为怀,以奋斗为笔,在青春赛道上续写报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