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校园体育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 2025-08-2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洪炯珊 通讯员 谢锐炎



我市选手在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上赛出风格和水平。通讯员 摄


  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市198名运动健儿在高中组和初中组九个项目中全力拼搏,斩获银牌1枚、团体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科学论文报告会有15篇论文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这一连串亮眼成绩的背后,正是我市校园体育工作多年深耕细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通过健全机制、深化课改、丰富活动、改革考试等一系列“组合拳”,持续推动校园体育高质量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不仅圆满完成全省各年度体质健康目标任务,更让运动活力成为校园最动人的底色。


  完善机制,为体育工作安上“压舱石”


  要让校园体育的种子落地生根,完善的机制保障是首要前提。我市构建了市、县(市、区)两级联动的组织体系,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学校为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并将体质健康数据纳入中小学校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检查与通报,形成“以考促建、以评促改”的良性机制,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2022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我市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情况的通报》,针对抽测中发现的部分学校重视不足、指导锻炼缺位、专业师资短缺等问题,对相关学校进行约谈并要求限期整改,切实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同时,明确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阶段性目标:2022年优良率达到50%及以上;2023年至2024年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2025年至2030年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为校园体育工作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让校园体育工作方向更明确、脚步更稳健。


  深化课改,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


  课堂是学生体质提升的“主阵地”,我市在此下足功夫。严格落实广东省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积极推广“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明确每节体育课中身体素质训练、体能练习时间、课上运动强度的要求,让体育课既有“量”更有“质”。


  教师成长则是课堂提质的“金钥匙”。2022~2024年,全市持续举办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例评选和三级公开课活动,体育公开课运动强度达标率超96%,课程目标达标率达95%以上,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莞揭协作”教研交流更架起成长桥梁,通过体育课观摩、专家宣讲、名师讲座等形式拓宽教师视野;2024年组织292名骨干教师参加广东省专项培训,涵盖啦啦操、排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项目及教研员能力提升、“名师工作坊”学习等内容,并向基层薄弱学校倾斜培训名额,有效缩小城乡体育教学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共享优质体育教育。


  丰富活动,让阳光运动成为每日常态


  我市多措并举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让阳光运动融入校园日常。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县(市、区)定期抽检辖区学校体育开课率,全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的时间。


  大课间活动成为我市校园体育的亮丽名片。通过镇、县、市分级择优评选,各地大课间活动形式不断创新、质量持续提升,成为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载体。同时,全市坚持开展一年一度冬季长跑活动和各类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家校协同作用,引导家长履行监管职能,鼓励学生课余参与跳绳、徒手操、武术、球类等居家锻炼项目,形成“校内校外联动、家校共育发力”的锻炼氛围。


  改革考试,撬动学生主动锻炼“内驱力”


  我市以体育考试改革为杠杆,撬动学生主动锻炼的内生动力,让学生从“要我锻炼”变为“我要锻炼”。根据省文件精神,我市优化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方案:将体育分数从2021年的64分提高至70分并计入中考文化总分;确定耐力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从3项扩展至5项;测试方式从人工测试升级为统一电子设备测试,提升考试公平性与科学性。


  此外,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将高中体育考试纳入高中学业考试必考科目。中考、高考体育考试“双改革”,切实转变了学生“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极大提升了初高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氛围也延伸至赛场——在今年省中学生运动会上,由榕城区教育局和普宁市教育局组成的游泳代表队、普宁市和榕城区组成的田径代表队、榕城区篮球队、揭东区和榕城区乒乓球队、普宁市足球队、惠来县和普宁市羽毛球队、惠来县跳绳队、揭西县定向运动队等多支队伍均赛出风格与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深入投身体育的信心,让“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校园里深深扎根。


  市教育局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持续优化校园体育工作举措,让体育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健康基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