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满寨瀑布已成为揭西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林碧鸿 摄
母亲河榕江静静流淌,孕育了揭西钟灵毓秀的山水景色、潮客交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揭西县立足“生态发展示范区”定位,以打造国家级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旅活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呈现出勃勃生机。
厚植生态根基,雕琢特色文旅品牌
今年8月,作为2025年揭阳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揭大欢乐行”徒步公开赛(京明站)在揭西县京明温泉度假村举行,近5000名运动爱好者齐聚一堂,用脚步丈量揭西山水之美。5公里路程中,既有青山叠翠、绿水环绕的自然景致,又穿插着民俗文化展演、展销集市、山歌潮剧体验、打卡集赞等趣味互动环节。大家在挥洒汗水中感受运动快乐,在移步换景中品味揭西的自然之美与深厚人文底蕴,“体育+文旅”的成效生动显现。
揭西县拥有众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观,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黄满寨瀑布旅游区、京明温泉度假村等核心景区,宛如璀璨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从硬件设施的升级完善到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从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到特色体验的创新打造,揭西县着力推动这些景区提质升级。
在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的万亩茶园里,茶香与山川诗意交融。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一边观赏苍翠茶园,一边用手机记录潮汕工夫茶的魅力。“既能吸氧洗肺,又能感受茶文化,这趟旅程太值了!”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的独特魅力。该景区位于大北山麓,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仅19℃。景区内的情人湖,湖水澄澈湛蓝,与天空相映成趣,配合其动人传说,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目前,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正为游客打造集休闲、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连续两年荣膺“广东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称号,每年夏季接待游客达数十万人次,生态康养旅游已成为大洋的一张亮丽名片。
“没想到揭西还有这么美丽的瀑布!”来自深圳的陈先生在黄满寨瀑布旅游区边走边用手机拍照,还不忘和家人分享沿途风景。陈先生高兴地表示,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大自然的独特风光,还能品尝苦笋咸菜猪肉煲等当地特色美食。“旅游+美食”,正是揭西县打造文旅品牌的又一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揭西县积极指导樱山花谷景区、大鹿农业公园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如今,这些景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还将农业种养、农耕文化与旅游休闲观光相融合,引入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亲子游学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出极具特色的文旅研学品牌。其中,大鹿农业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樱山花谷景区也顺利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复核。
与此同时,揭西县有关部门按照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建设指引与标准,积极发动并推荐京溪园镇、南山镇获评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推荐坪上镇潭角村申报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通过打造这些文旅典型镇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周边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创新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为营造浓厚旅游氛围,揭西县创新谋划旅游活动,秉持“季季有节目,乡乡有活动”理念,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每年梅花绽放时节,该县坪上镇都会举办盛大的赏梅活动。漫山遍野的梅花竞相绽放,洁白如雪,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如梦如幻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赏梅活动不仅让游客大饱眼福,更带动当地青梅产业发展:青梅采摘活动热闹非凡,游客亲身体验采摘乐趣;梅酒、酸梅酱等青梅加工产品,也凭借独特风味广受市场青睐,销量大幅增长。“以前守着满山梅花少人来,现在花期和采摘期能带来近千元收入。”当地果农林伯算账时满脸笑意,活动不仅带火青梅采摘,还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卖青梅的愿望。
五经富镇的茶旅文化活动同样精彩。2024年4月,揭西第四届茶旅文化节暨“绿色之旅”千人徒步活动在五经富镇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举办。活动期间,炒茶技艺展演让游客近距离领略传统炒茶工艺魅力,茶艺品鉴环节则让游客沉浸在茶香中,细细品味香醇的“揭西炒茶”;来自惠州、潮州、梅州、揭阳等地的1000多名徒步爱好者在音乐声中行走于青山绿水间。活动以大洋高尔夫练习场为起始点,途经大洋云雾山庄、大洋岽乡野生态农场、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多个打卡点,是一场融合绿色、康养、健康的盛会,不仅提升“揭西炒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茶叶销售,还带动当地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2024年9月,揭西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在棉湖镇云湖公园举行。活动以风采展示、“土特产”展销、“村K”嘉年华等形式喜庆丰收。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共享丰收喜悦,共庆“丰收节”。不少游客在现场品尝揭西“一点红”红心番薯后,扫描二维码下单。“以前自家种的菜、做的手工品只能在本地小范围卖,现在借着丰收节的平台,不仅卖得更多,还打响了名气。”来自塔头镇的农户何阿姨在现场捧着刚收到的订单,脸上满是笑容。这场以“丰收”为核心的活动,实现了“以节聚人气、以节促消费、以节助振兴”,让农文旅融合的红利切实惠及农民与游客。此次丰收节不仅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了揭西独特的农耕文化,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而且搭建起了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
依托重点项目,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揭西县以“文旅活县”为抓手,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该县以乡村为基础、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灵魂,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重点项目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棉湖镇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镇区南门里片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片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明清传统建筑古朴典雅,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近年来,棉湖镇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为核心,全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在揭西县委、县政府主导下,投入资金改造棉湖镇解放路老街的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还原老街传统“骑楼”风貌,让老街重现昔日繁华;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沿江路南门里特色街区改造等项目,打造充满潮风客韵的休闲体验地。在棉湖镇解放路步行街,70岁的林伯守着祖传的猪肉丸作坊,门口挂着“非遗体验点”的牌子。“游客都来看我做猪肉丸,我的店一天能卖猪肉丸200多斤,销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他说,步行街改造后,像他这样的老字号商户有十几家,收入都比之前好很多。如今,解放路步行街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非遗手信店与老字号小吃铺鳞次栉比,游客在逛古街、看潮剧的同时,还能购买豆干、酥糖等特色产品。“解放路改造前,我们生意没这么好,平时也就卖十几份。”糖潮四季糖水店老板郑萍表示,改造后解放路人流量大增,高峰期店铺日营业额可达4000元。
京溪园镇大鹿农业公园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深厚文化底蕴与浓郁乡村风情。2023年春季在这里举行的学生茶叶采摘体验和研学游活动,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从棉湖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重生,到京溪园镇大鹿农业公园的农文旅融合实践,揭西县以重点项目为重要支撑,将生态禀赋、文化底蕴与旅游需求紧密结合。这些项目不仅让老街区重焕生机、让农业基地变身研学胜地,更通过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供给,让“农”的底色更鲜明、“文”的韵味更浓厚、“旅”的体验更优质。
强化宣传推介,提升揭西文旅知名度
今年6月,以“文旅同行,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盛大举行。此次展会吸引500余家参展商参与,全方位展现文旅产业的新产品、新场景与新体验。其中,揭西(潮仁福)潮味腊肠凭借独特风味与地域文化魅力,成为展会焦点之一。参展期间,该产品广受欢迎,北京市民现场品尝后赞不绝口并下单购买,产品很快便售罄。不少北京市民和商家还互留联系方式,希望进一步加强沟通、推广与合作。此次揭西潮味腊肠亮相北京文旅博览会,不仅为北京市民带来味觉新体验,更推动揭西特色美食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揭西特色文旅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信息时代,宣传推介对提升地区文旅知名度至关重要。揭西县持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提升揭西文旅知名度与美誉度。
近年来,揭西县积极组团赴广州、福建厦门等地参加文旅博览会,通过视频宣传、现场介绍、宣传画册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推介揭西丰富的文旅资源及特色农副产品、手信等,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揭西。
与此同时,揭西县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以影兴文·影像揭西”原创影视作品项目,以拍摄宣传短视频、影视微短剧、动漫短片等新颖形式展现揭西全域旅游风貌,进一步打响揭西生态旅游品牌。
此外,揭西县还依托坪上高速服务区助农驿站建设,创新打造高速服务区文旅宣传阵地,将“过路经济”转化为“区域经济”,吸引众多过往游客关注。这个集旅游宣传、农产品销售、文创展销于一体的文旅空间,让南来北往的司机乘客驻足:扫描二维码可获取旅游攻略,货架上的擂茶粉、蜂蜜等特产支持快递到家,助力更多揭西本土特产走向远方。“以前高速服务区只是‘歇脚点’,现在成了‘旅游推广站’。”驿站管理员笑着说。
今年10月19日,2025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揭西河婆站将启动,赛事将成为展示揭西“潮风客韵 和美揭西”的全景窗口并推动旅游、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消费升级,助力揭西打造“体育文旅消费目的地”品牌。
如今,揭西县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全新姿态,实现生态禀赋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