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处暑时节:内外兼护解“暑气”
发布时间: 2025-08-2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刘春玉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暑热逐渐消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季。但是在揭阳,“处暑热厝内”,高温高湿蒸得人心烦意乱,如果没有空调,在屋里都待不住,远未能让人感到秋凉已到来。


  处暑时节该如何养生呢?记者专访了市慈云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生胡喜填,请他结合我市的气候和人文特点为市民讲解健康知识,送上“养生靓汤”。


  闷热不适不用慌


  胡医生介绍,处暑时节的揭阳气温仍然很高,人们感觉仍然处于盛夏,闷热的天气易耗伤人体津液、扰乱心神,让人身心不适,市民养生需紧扣“祛湿清热、养阴安神”核心,结合本地气候调节生活习惯,方能应对闷热不适,平稳度过这段“暑未退、秋已至”的过渡期。


  外避湿热:处暑的闷热不同于的酷暑,湿热交织更易侵入体内,导致口干、乏力、食欲不振等“秋老虎”相关症状。市民特别是老人、小孩要减少正午11点至下午3点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应做好防晒,随身携带温开水或淡盐水,及时补充出汗流失的水分;归家后可先休息一下,再用温水擦拭身体,避免直接冲凉水澡或空调、风扇直吹,防止毛孔骤闭导致湿热滞留。


  内调饮食:可多吃清热祛湿的新鲜食材,如冬瓜、丝瓜、薏米、莲子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肠胃负担。日常可冲泡金银花、菊花或麦冬水饮用,清热的同时兼顾养阴,缓解口干舌燥。


  养生靓汤护秋安


  我市有许多新鲜应季食材,市民普遍喜爱喝汤,胡医生推荐几款适合处暑时节的养生汤方,简单易做且又清润滋补。


  沙参玉竹老鸭汤:老鸭1只,北沙参、玉竹各60克,生姜2片。将材料洗净后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转文火炖2小时。可滋阴润燥、清热补虚,适合体质虚弱、阴虚内热的朋友。


  百合莲藕排骨汤:百合、莲藕适量,排骨500克,海底椰少许。将食材洗净后一同放入砂锅,大火煮开转小火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能缓解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问题。


  五指毛桃栗子鸡汤:五指毛桃、板栗适量,老母鸡或乌鸡1只,薏米、枸杞、生姜适量。板栗剥壳去皮后与其他材料一同放入砂锅,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能健脾养胃、益气祛湿,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青橄榄萝卜瘦肉汤:青橄榄100克,白萝卜500克,蜜枣1个,陈皮1/4个,猪瘦肉300克。将材料洗净,青橄榄切开,白萝卜切块,一起放入瓦煲,大火煲沸后改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有清肺热、化痰咳、利咽喉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咳痰的朋友。


  还有白茅根雪梨猪肺汤、冬瓜薏米排骨汤、莲子百合瘦肉汤等,都可养心安神,润肺生津,滋阴润燥,适合处暑时节心烦、睡眠不佳的人群,帮助平复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调整作息体康健


  胡医生介绍,处暑时节,将凉还热,处暑后昼夜温差将逐渐拉大,但我市白天仍然会十分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调整作息对增强抵抗力至关重要。


  早睡养阴:避免熬夜,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入睡。中医认为“秋主收”,早睡可帮助身体收敛阳气、滋养阴液,为后续入秋做好准备。


  适当午休:若白天感到疲惫,可安排30分钟左右的午休,补充精力,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开展轻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反而耗伤津液。


  处暑养生不必追求速效,关键在顺应时节、贴合生活。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与作息,若出现持续口干、心烦、腹泻等不适,应及时就医,科学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