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游泳戏水成为了许多市民消暑纳凉的首要选择,然而,近日有多位市民反映,他们在游泳后出现了眼睛发红、干涩、刺痛等不适症状,引发人们对泳池水质及用眼安全的关注。对此,眼科医生提醒,游泳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因水质问题或细菌感染引发眼部疾病。
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暑假她给女儿报了游泳培训班,上了几节课后,发现女儿一直揉眼睛,说“眼睛又痒又疼,很不舒服”,给女儿滴了眼药水后眼部不适感才有所缓解。“泳池水质看起来很清澈,想不到孩子还是中招了,现在还剩几节课,都不敢让孩子去上课了。”黄女士无奈地说。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市民吴先生也表示,自己在公共泳池游泳后双眼布满红血丝,还伴随有刺痛感,且眼屎增多,本想自行滴眼药水,但眼部不适感越来越严重,便在家人的催促下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传染性结膜炎”。
对此,眼科医生许医生表示,为保持水质,泳池普遍会添加含氯消毒剂,但氯与汗液、尿液等有机物反应会生成刺激性物质,可能引发眼睛干涩、充血。若是泳池换水不及时或消毒不彻底,水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则会导致结膜炎甚至“游泳池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具有传染性,用脏手揉眼睛、用不干净的毛巾擦眼睛或者泳池水不干净等,都是感染途径。“如果感染了红眼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疼痛、红痒、流泪、畏光、充血、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许医生如是说。
如何在游泳时保护眼睛呢?许医生给出了专业建议,首先要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游泳场所,相对水质好、污染少。其次,在游泳时要佩戴大小合适、密闭性良好的泳镜,避免眼睛与池水直接接触,在游泳中尽量不要用手搓揉眼睛,游泳结束后,应尽快使用干净的水,清洁面部及眼周皮肤,洗去眼皮以及睫毛上的残留氯,随后可滴一滴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若游泳后出现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且几小时内未缓解,需立即就医检查,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