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更新与转化,为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文化支撑。那么,传统文化会在更新与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消逝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细审材料,理清材料内部的层次关系;关注脉络,明确各关键概念与关联点;明确时代背景;明确传统文化在写作语境中的概念;明确传统文化需要“更新与转化”的缘由、意义以及具体所指;明确文化支撑的概念,以及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的辩证关系。回应问题,于类因法谁果中确定立意:正面回应“传统文化会不会在更新与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消逝”;类因法谁果可大致理解为概念、原因、做法、角度、结果。
参考立意:继承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创新文化;传统与现代并行,保护与创新并举;守文化之根,开时代新枝;守文化正律,奏时代新声;等等。
学生习作:与古为新 其道必远传统文化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变局中,为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文化支撑,就需要审慎求变,于更新与转化中,变为现代文化,助力文明进步。将传统文化变为现代文化,不是抹杀一个一,凭空造出另一个一,而是与时俱进回炉重造使其无限趋于一个更完美的一。因此,作为华夏子孙,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在更新与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消逝。
不可否认,在漫长的历史中,或受外力冲击或因内部变迁而失去传承的文化不在少数。在全球化加速了文化同质化,工业化与数字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那些弱势文化,那些失去实用价值的传统生活方式将面临“消逝”的巨大挑战。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是民族之基,是立国之本,容不得断流。而不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更新与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消逝,需要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明确的文化担当与文化使命。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文明永续的根基。传统文化的更新与转化就像是一场顺时而为的系统优化,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认清自身文化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顺应时代发展,焕发新生。正如“重男轻女”“办事靠人情”“教育是龙门”等不合理的传统思想终将在时代的声讨中逐渐弱化、消逝。同时,我们要善于从“众生平等”“尚贤”“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传统观念中汲取智慧,薪火相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就有儒家“和谐”“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等思想相伴吗?辩证看待,理性为之,传统文化的传承自当水到渠成。
以明确的文化担当与文化使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文明永续的动能。“传统不是守护炉火,而是传递火焰”,要让传统文化成为持续参与现代文明构建的活体资源。饺子的“哪吒”系列电影,正是在传统故事基础上,注入了当代社会新的情感价值,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与华夏民族血脉里奔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传统精神理念形成共振,催人奋进。此外,数字敦煌、马面裙、刺绣笔记本、景泰蓝首饰、竹编时尚单品等无一不是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新价值的典型案例。寓旧于新,与古为新,握紧传统文化接力棒为文明永续注入新动能。
作为新青年,我们要敢于直面时代变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传统文化的更新与转化工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放眼看世界,希望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赓续不断,终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点评:该文观点鲜明,逻辑清楚。能明确写作身份,紧扣材料,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回应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论证严谨,论据充分,具有说服力。
本栏目主持人:陈 婷 本期写作指导老师:杨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