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90后”民间侨批收藏家袁喜群收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一封收藏证书,其捐赠的81件(套)沈氏家族侨批档案等实物资料被正式收藏。这批珍贵史料为研究潮汕华侨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侨批承载着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精神品格,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联系的情感纽带。此次捐赠的侨批时间跨度为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记录了马来西亚华侨沈氏家族从沙捞越(今马来西亚)华侨聚居地寄回潮安家乡的侨批信件。信中不仅饱含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对家乡亲人的牵挂,更记载了华侨为家乡捐资造桥铺路的善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展现了海外潮人的浓浓爱国情怀及拳拳赤子之心。
“我捐赠的这批侨批很荣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据袁喜群介绍,侨批内容涉及沈氏家族四兄弟,他们每个月都会寄回一封侨批,寄钱给母亲,还嘱咐母亲将多余的钱捐给家乡的老人组,由老人组拨款资助生活困难的村民,充分体现潮汕人爱国爱乡爱家的精神。
袁喜群自幼受潮汕地域文化熏陶,高中时期开始收藏侨批,大学时期钻研华人华侨历史。除侨批原件外,他还收藏有如意印章、猪仔钱等珍贵实物。10多年来,他已多次向地方博物馆捐赠相关藏品,致力于侨批文化保护和研究。
“总书记到侨批馆视察的时候,要求我们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推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认为,袁喜群将这批侨批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可以进一步扩大侨批文化的影响,让人们更加重视侨批文化的收集、收藏和研究。此举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将个人珍藏无偿捐赠国家,进一步弘扬了侨批文化及其贯穿始终的诚实守信精神。这不仅是守护国家文物、保护珍贵记忆遗产的体现,更能确保这项工作后继有人。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