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许水林:从泥瓦匠到教育家的上善人生
发布时间: 2025-08-14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在东莞这片热土,一名惠来子弟用半生时光书写了从务工者到企业家的传奇。他就是许水林,23岁孤身闯荡东莞,从承包林场、修路架桥起步,慢慢打造了一个涵盖民办教育、建筑工程、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及生态农业五大板块的综合性企业水霖集团。尔后他以“反哺社会”为使命,设立教育基金、捐助灾区、帮扶贫困学生,在润泽一方土地的同时,也滋养万千人心。


人物速写


  许水林,1957年出生于惠来县前詹镇后寮村。现任广东水霖集团董事长,东莞市惠来商会终身荣誉会长、主席,东莞市潮汕商会名誉会长,东莞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塘厦分会会长,塘厦镇工商联(商会)常务副会长。


企业档案


  广东水霖集团创立30年来,秉持“求真务实,高效创新”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已发展成为涵盖民办教育、建筑工程、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及生态农业五大板块的综合性企业。在民办教育领域,集团旗下拥有4所民办学校和9所特色幼儿园,在读学生和幼儿共2万余名。在城市建设领域,集团积极参与建筑工程、产业园区开发和城市更新项目,以专业服务和创新理念助力城市升级。



    广东水霖集团外观。

  美霖工业园。


水霖新丽幼儿园。


塘厦水霖学校。


  筚路蓝缕   从开山放炮等小工程项目起步


  许水林的创业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


  198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年仅23岁的许水林离家外出打拼,孤身一人从老家来到了毗邻深圳的东莞塘厦,在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来到塘厦后,他承包过林果场,办过养殖场,做过酒生意。


  1988年,他看准东莞的城市建设是一个有前途的事业,于是东拼西借,凑了一些启动资金,与几位朋友一起开始修路建桥、开山放炮、盖房建厂,从一些小的工程项目开始做,逐步发展起来。


  创业初期,许水林吃、住都在工地,与工人并肩劳作,一步一步积累信誉与实力。经过不懈努力,在1999年,他在建筑行业的资质和实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创业那些年,贫苦出身的许水林深知农民工的不易。每年除夕,许水林都会把留守员工请到家里吃团圆饭。直到今天,每逢春节,许水林还是会组织留守员工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这也已经成为了水霖集团的一个传统。


  跨界创业   从“泥瓦匠”到教育家华丽转身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吸纳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前来打工的人员,他们的子女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即便有些儿童跟着父母来到东莞,由于各种原因,也很难在这里读书。许水林不忍心看到那么多孩子和父母分隔两地,所以就萌发了创办学校的念头。


  2003年,在塘厦镇政府的支持下,许水林创立了水霖学校。从建筑行业到教育行业,这是一次跨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和顺利。许水林三顾茅庐请来一位有丰富学校管理经验的校长,一起招聘教师、组建团队。每逢招生季,许水林又和招生老师一起四处奔波,到工厂、社区宣传学校,劝说家长们送孩子来读书。


  经过5年的艰辛努力,塘厦水霖学校从开办时的几百名学生,发展为在校生达到2000人。2008年,学校又增设了高中部。今天的水霖学校,已经拥有教职员工500人、在校生达到8000人。


  许水林凭借塘厦水霖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先后创办了4所学校和9所幼儿园,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全部在读学生和幼儿共2万余名。


  融合发展   打造涵盖五大板块的综合性企业


  为了整合旗下的各个企业,许水林成立了广东水霖集团。水霖集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上善若水”的文化底蕴,以“如水能容,心怀苍生;如水润泽,回报社会”为集团发展愿景,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民办教育、建筑工程、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及生态农业五大板块的综合性企业。


  水霖集团各板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民办教育板块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仅提升专业能力,更注重师德培养;建筑工程板块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项目运作成熟、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障;产业园区板块以打造创业产业园和商业综合体为核心支撑,目前创业产业园建筑面积已达88万余平方米,驻园企业员工已有近万人,尼得科、绿联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创新企业进驻投产;城市更新板块正在参与开发建设的项目有美霖公馆、东莞宏国提箱、东莞新劲电子、东莞伟顺实业、东莞亚联电子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持续为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升级、功能品质提升等注入新的动力。


  反哺社会   积极奖教助学,为家乡建设发展出智出力


  许水林出身贫寒,致富之后承担起社会责任,坚持以“办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做有社会公德心的企业家”为己任,不仅重教兴学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年都会投放大量资金到公益活动中。


  2018年11月,水霖教育15周年庆典之时,拿出200万元用于奖励勤学上进的学子和精心育人的教师。2020年,为支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捐款53万元,并为社区捐赠系列防疫物资,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此外,连续多年来,对口帮扶广东始兴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困难家庭的学生。2023年他又为始兴县澄江镇、司前镇51名家庭困难学生捐赠助学金。


  “揭阳惠来是我的扎根地,无论走多远,这里永远是我最牵挂的地方。”作为外出40余载的游子,许水林始终不忘故土的养育之恩,积极反哺家乡、回报家乡,连续多年为家乡考上本科的孩子提供奖学金,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摇旗呐喊、搭桥铺路、出智出力,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


  作为东莞市惠来商会主席、荣誉会长,许水林表示将以商会为平台,为创建和谐社会、促进东莞和惠来两地文化建设、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他还表示,愿意积极投身家乡教育事业,通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捐建教学设施、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助力家乡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同时也愿意积极参与家乡的园区开发、道路建设等工程,以专业化团队和市场化运作助力揭阳城市升级,为未来发展夯实根基。



揭贤乡音


  “揭阳惠来是我的扎根地,无论走多远,这里永远是我最牵挂的地方。作为深耕教育半辈子的企业家,我认为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揭阳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愿意积极投身家乡教育事业,通过设立专项教育基金、捐建教学设施、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助力家乡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为未来发展夯实根基。


  同时,我创办的水霖集团在建筑和商贸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我愿意积极参与家乡的园区开发、道路建设等工程,以专业化团队和市场化运作助力揭阳城市升级。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揭阳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许水林  



记者手记


共情力成就跨界商业


  在采访许水林之前,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记者的脑中:从建筑工程到民办教育乃至到生态农业,这些相去甚远的产业,是怎么整合到了水霖集团一家企业里面?


  采访后才明白,是共情力在其间起了作用。穿越回1988年——那个骑着自行车跑工程、与工人同吃住的年轻人,他才能够感知农民工的不易,才能看到那么多孩子和父母分隔两地,所以才有了水霖学校。


  这种共情力,是“上善若水”的延伸。许水林的水霖集团始终坚持的是“上善若水”文化底蕴,以“如水能容,心怀苍生;如水润泽,回报社会”为集团发展愿景。


  许水林这位23岁离乡打拼的惠来子弟,用半生时间诠释了“上善若水”这四字的重量:从开山放炮的“泥瓦匠”到创办4所学校9所幼儿园规模的教育集团,成功后他的每一步又都浸透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社会的反哺。


  水霖集团的各个板块仍在蓬勃发展中。集团开发的产业园区将会迎来更多的企业进驻,迎来更多的员工加入。员工们的孩子,都能在水霖学校读书。在改革开发的发展浪潮中,许水林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又好像在做同一件事。


  这一路走来,当年那个在改革浪潮中抓住机遇的年轻人,已然成了托举新希望的摆渡人。


总策划:姚丽璇

总统筹:郑名扬   江淑茹  

             袁惠亮   郭清海

             吴    嘉   罗秋鹏

统    筹:吴群辉   陈自信

             吴    燕   杨旭波

执    行:李    贤   陈子佳

             林宝凤   卢旭锐

撰    稿:林一帆

摄    影:郑楚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