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秋天第一杯奶茶花束火了,警惕消费主义裹挟的仪式感
发布时间: 2025-08-08 来源: 红网 作者: 康紫心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一话题又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除了预订奶茶之外,一种融合了鲜花与奶茶的创新礼品——立秋的第一杯奶茶花束,正悄然走红,成为不少市民表达心意的新选择。


  立秋和奶茶两个看似不起眼的消费符号,背后却代表着情感的传递与关怀,同样也为商家带来了营销动机,然而在两者相绑定时,也传出了许多不同的声音。部分人认为,当金钱与情感相绑架,情感显得一文不值,情人节转账要1314元,以及五月二十号一个非传统节假日,却因谐音梗“520”“我爱你”而画上等号,如此看来是消费仪式感代表着绑架漩涡?在商业浪潮不断发展中,这样的质疑声还在不断增加。


  无论是消费符号带来的商业情感价值,还是营销背后的策略与手段,其实都只是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一部分变化,背后反映着在社会环境下,人类情感需求与消费市场需求的相互作用。立秋的第一杯奶茶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情感需求上的关怀。但随着商家的营销手段加入,“不喝不行”“不喝就跟不上时代”此类强制绑架消费的宣传,也让消费情感在此刻拉低了阈值。


  商家“造节”的仪式感,如何撬空消费者的钱包。随着现在各类奶茶品牌陆续推出,消费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通过利用消费符号来获取利益价值,无论是520金钱的消费,还是“包”治百病的热潮席卷。营销话术漫天飞舞,让被迫消费显得不再强人所难。实则是对利益的贪婪的追求手段,然而真正的仪式感从来不是用精心的包装通过经济买单情感。让真正的情感异化从来不是人们最真实的追求,商家应该通过真实的情感来定义商品的价值,而非营造强迫消费的行为。


  营造消费仪式感的潮流背后,潜藏着对仪式感本质的曲解。在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这类营销话术流行前,大众认知中的仪式感更多指向生活里的情感表达——可能是精心打扮赴约的郑重,或是佳节与亲友团聚的温情,核心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而如今,仪式感正逐渐偏离初心:约会必须配鲜花、节日必吃奶油蛋糕,这类被刻意强化的 “标准”,让仪式感与消费金额强行挂钩。当情感表达被简化为价格标签,消费者往往在被动跟风中标榜仪式感,却未必真正认同这种消费逻辑。


  这种异化背后,是商家的推波助澜。将仪式感异化为敛财工具,不仅让商业行为失去温度,更消解了仪式感本应承载的情感价值。商家真正需要做的,是让商品价值回归情感本质,而非刻意制造消费焦虑。


  仪式感不应是造成争议的工具,将其异化为利益收割才是问题。商家应该在营销经营和人人关怀中找好平均点,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才是经营的核心所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9/1518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