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榕城区炮台镇加速推进中心镇建设
农文旅深度融合,百年商埠绽新颜
炮台镇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图为该镇经过精心打造的镇安街。通讯员 摄
在榕城区炮台镇,高质量发展脉动强劲有力:国道G206线炮台段风貌带整治提升,既强化了交通枢纽效能,更为商贸流通按下“加速键”;网红夜市烟火升腾,既点燃消费活力,更让市井经济持续升温;炮台大剧院里潮韵绵长,不仅擦亮“小戏之乡”“文化之乡”的金名片,更以文化之力凝聚人心,为发展注入精神动能;石牌村金星公园游人如织,成为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体验田园野趣的幸福坐标……
炮台,这座百年商埠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以特色产业夯基、以清拆整治破局、以人居环境提质,汇聚政企同向、干群同心的强大合力,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镇域振兴新路径。
深挖特色,锻造产业增长极
“产业是镇域振兴的源头活水,我们要让炮台成为‘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的示范镇,让每一寸土地都能‘长’出发展动能。”炮台镇党委书记孙奕海介绍说。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炮台镇抢抓机遇,成立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以“一张蓝图”统揽全局。在对标省、市、区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该镇因地制宜编制《炮台镇典型镇建设规划》,创新构建“一轴一带五区”发展布局——依托国道G206线城镇发展轴、榕江滨水景观展示带,打造商贸集聚辐射区、家纺服装协同发展区、装备制造创新区、空港经济合作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五个特色产业区,为激活本土资源禀赋、打造产业强镇锚定坐标,筑牢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路径。
围绕这一布局,炮台镇多维度发力,推动特色产业升级与城乡活力提升。在现代农业领域,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350多亩的石牌金星公园,与百得佳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百得佳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科技实现亩均增收超3800元,麒麟瓜、红托竹荪等特色农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70万元,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科技农业+生态文旅”的融合模式更显成效,果蔬采摘、窑鸡制作等沉浸式体验,在今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超万人次,不仅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30%,还串联风门古径、苏六娘故居、南潮水乡、炮台海滨文化广场、鱼鲜街骑楼建筑、炮台网红夜市等景点景观,形成“两天一夜”精品旅游观光路线,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构建起集休闲民宿、观光游玩、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带。
文化赋能方面,闲置10多年的炮台大剧院经2024年修缮升级后,不仅成为炮台重要的文化地标,更跃升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先进齐全的专业级剧场。在这里,潮剧《苏六娘》、话剧《大潮归来》等精品剧目轮番上演,日均吸引观众500人次,不仅让镇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百万元,更让文化从“软实力”变成了“硬支撑”。
商贸消费领域同样活力涌动。人声鼎沸的炮台网红夜市上,糖葱薄饼的甜香与潮绣手作的精巧交织,成为激活夜间消费的“金钥匙”;总投资2800多万元的炮台农贸产品综合配送市场、石牌村农贸市场相继建设,炮台商业综合广场规划落地,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引领商贸升级。
与此同时,家纺、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在转型中稳步前行,与新兴业态协同发力,共同锻造炮台镇产业“强引擎”。
清拆筑基,激活要素强支撑
镇域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空间载体和高效的要素流通。炮台镇将清拆整治行动作为重要抓手,为高质量发展腾挪出宝贵空间,也为资源要素高效流通疏通了脉络。
交通能级的跃升,正是清拆成效的直接体现。在国道G206线新亨至地都段改建工程项目及风貌带整治提升中,面对炮台段沿线石材厂、木材厂等征拆难题,炮台镇以党建为引领,动员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石牌村村民蔡泽涛、蔡文升主动拆除自家经营多年的厂房,以实际行动支持项目建设,助力国道G206线炮台段这条“城镇发展轴”的拓宽升级。同时,粤东城际铁路炮台段建设加速推进,未来将大幅提升区域通达性,助力该镇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
清拆释放宝贵空间,让土地集约利用与重大项目落地形成良性互动。炮台农贸产品综合配送市场、石牌村农贸市场的建设,正是盘活土地资源的成果;规划中的炮台商业综合广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2亿元的炮台商会大厦等项目,也依托清拆实现的土地集约效应,为商贸集聚辐射区、家纺服装协同发展区等产业特色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清拆不仅擦亮了城镇颜值,而且凝聚了发展共识。这份共识,正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强劲动能。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中,炮台镇158个谋划项目中67个已顺利完工;通过申报炮台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争取到4.6亿元国债资金;同步谋划7个专项债项目合计超20亿元。
清拆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炮台镇以清拆破除积弊,既腾挪出承载蓝图的空间,又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力,为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与产业持续升级奠定基础。
绿美提质,绘就宜居新画卷
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炮台镇立足“百年商埠”底蕴,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补齐公共设施短板,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让“绿美”成为最亮丽底色与持久吸引力,让宜居质感直抵民心。
宜居的质感,就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圩镇风貌中。走进炮台镇安街,沿街灌木葱郁、屋舍整齐,白墙灰瓦间,“工夫茶”“苏六娘”等潮汕元素化作墙绘融入街巷肌理。“拆了铁皮屋,路口不堵了,交通事故少了,大伙儿的笑脸多了!”丰溪村老党员胡蝉彪感慨道。改造后,530米长的老街变身为承载乡愁的“景观带”。老人在此闲话家常,游客驻足品味潮汕风情,这些都是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宜居的质感,更藏在浸润人心的文化氛围里。走进炮台社区的“书香揭阳·进贤书房”,只见书架上书籍整齐排列,不时有居民静坐阅读,在字里行间触摸文脉;新寨乡史馆内,老照片、旧物件静静陈列,诉说着时代印记,孩子们围在展柜前,听长辈讲述先辈的奋斗故事。一个个文化空间,让圩镇既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
生态的提质,让宜居底色愈发鲜明。炮台镇筹集绿美建设资金300多万元,新栽苗木近4万株,新时代植树风尚在全镇蔚然成风;投入80万元打造的石牌风门古径红花绿道,将生态美景串联成线;15个精心打造的“四小园”里,月季绽放、锦鲤游弋,成为村民的休憩乐园与孩子们的自然课堂,方寸之地尽显生态之美、生活之趣。
民生保障的升级,则让幸福图景更加丰满。炮台医院医技大楼、揭阳浩泽医院、揭阳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建成投用,1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持续“加码”;炮台敬老院实施“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康养、闲有所乐的幸福图景,正在炮台镇域内徐徐铺展。
如今,炮台镇“一轴一带五区”的蓝图正逐步化作现实图景,“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美”的谋划渐成硕果。“炮台镇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笔,把‘政策蓝图’写成‘民生答卷’,把‘时代命题’写出‘百姓故事’。”孙奕海表示,接下来,炮台镇将紧紧围绕建成建好建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小城市目标,进一步强化行动责任,压实各方责任,以狠干实干快干苦干的担当作为,全力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将炮台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商贸重镇、产业强镇、文旅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