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英歌传承基地年轻队员们训练时的场景。通讯员 摄
为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推动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近日,广东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潮这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行11人到普宁市开展英歌舞主题调研实践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观看展演、访谈交流及参观展馆等方式,探寻英歌舞发展现状与文旅活化路径,为揭阳文旅发展与非遗传承贡献青春智慧,助力“中华战舞”在数字时代的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生。
调研期间,广工突击队先后走访了普宁市赤水、南山、新坛等地的英歌队,实地观摩英歌队的日常训练,亲身体验潮汕传统英歌舞的非凡魅力,并分别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普宁市文旅局、普宁文化馆、《大潮归来》舞台剧等相关工作人员等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普宁英歌舞的历史、亮点、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现年69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跳英歌已有55年,一谈到英歌便满脸自豪,他告诉突击队师生,其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更多的英歌人才,平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将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调研过程中,突击队师生在看到英歌传承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英歌发展创新仍面临不少问题瓶颈,如市场化下如何保持英歌舞的原真性;英歌队伍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道具消耗大,部分因商业演出导致表演同质化;文创开发深受“缺人才、缺创新、缺资金”等因素。对此,突击队建议,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收集整理好英歌队信息,形成电子数据库以便保护传承;成立行业协会,规范英歌管理,避免过度市场化偏离正道;加大创新力度,通过VR、AR等可视化技术,延伸英歌舞的体验边界,同时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密切与高校合作,培养文创与宣传人才,运营好英歌舞这一国潮IP.英歌舞只有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勇于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活力,才能在新时代持续火爆“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