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引发广泛关注。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不公平、不合理、低效率的恶性竞争,令不少行业、企业深受其害,也影响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开拓国际市场难度加大,许多企业纷纷转向也更加看重国内市场;二是国内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比较乏力,“以旧换新”的政策拉动作用正在“边际递减”,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三是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主动发起价格竞争,试图以低价夺取更多市场份额,使得更多企业不得不跟进打起价格战;四是随着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些市场分割问题、地区壁垒问题、“挖墙脚”式招商问题更显著地暴露出来。总之,市场向内,需求减弱,竞争激烈。
这其中,又以“内卷式”竞争最受关注。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多个场合密集表态,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内卷式”竞争是一种低质低效竞争,主要表现为: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断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虽然可以激发眼前的消费需求,但并未带来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反而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影响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不管是企业竞争“卷价格”,还是行业发展“卷产能”,抑或是地方招商“卷政策”,结果都是多败俱伤,亟须综合整治。
而除了“内卷式”竞争,还有许多其他不正当竞争乱象。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公布10多起典型案例,包括宜兴市白禾堂紫砂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驰觅酒业(北京)有限公司商业诋毁案,杭州谷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案,重庆潮玩秒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施混淆行为案,等等。实际上,有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归入“内卷式”竞争,于是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了“无序竞争”概念。从“整治内卷式竞争”到“治理无序竞争”,说明关于竞争乱象的治理范围进一步扩大、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也就是说,各种企业不正当竞争乱象都要依法依规治理。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可从两方面重点发力: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各地招商引资、产业补贴、财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边界、约束条件和退出标准,从制度层面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营造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深入实施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行为的查处和威慑力度,让优秀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收益,最大程度压缩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合格产品的生存空间,推动形成“优者胜、劣者汰”的发展格局。
不管是整治“内卷式”竞争,还是治理无序竞争,都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要引导竞争更加健康有序。期待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实,更多企业自愿向“上”发展、向“新”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铿锵向前、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