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镇白坑村传统民居外立面经过改造提升,面貌焕然一新。黄梓扬 摄
阶段来,普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揭阳市委“1135”工作思路,以绿美建设重塑人居环境、以美丽环境服务美丽经济、以美化提升拓展城市内涵,进一步凝聚起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纵横联动、心力联动的强大合力,串点连线成面,推动普宁生态提质、经济增效、城市升级,着力打造“三年初见成效”实践样板。
以绿美建设为抓手
重塑人居环境新质感
今年以来,普宁市建立“上下联动抓落实”工作机制,以头雁领航推动市镇村三级书记靶向发力攻坚“三年初见成效”重点工作,普宁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镇村指导,以交通主干道为轴线,聚焦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重要节点,将绿化美化作为着力点,通过堆坡造景、沿线“拆围透绿”、科学配植“乔、灌、花、草”,实现梅塘、池尾、广太、普宁西等高速公路出入口风貌显著提升。
其中,梅塘镇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重要节点,用时20天拆除高速养护区废弃搅拌站等历史遗留“顽疾”,创新采用“堆坡景+多层次绿化”模式,搭配乡土树种与观赏植物,打造出一批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的特色景观标识。同时,积极推动镇村道路提升,主动深化央地合作,共同探索出“央企捐料+村民出力”模式,扭转“干部干、群众看”局面,合力推进该镇159条连接国省道支路巷道硬底化,目前已完成52条,总长度超4千米,便利超8万人出行,切实让群众可及可感人居环境提升带来的实惠。
以美丽环境为支点
撬动美丽经济新动能
普宁市牢固树立“百千万工程”建设“有变化、老百姓说好”鲜明导向,支持各地多措并举用老百姓接受的方法办好老百姓关心事,以大坝镇先行先试,按照“文旅产业是美丽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定位,向美丽环境导入美丽产业,促进集体增收致富。
大坝镇是这样做的:创新构建“强村公司统筹+党员干部带头+乡贤捐赠补充+央企助力兜底+群众共同参与”五级联动机制,低本高效修缮提升白坑村130座传统民居约3.5万平方米外立面,并建立“村民缴纳、政府补助、企业兜底”农村保洁收费机制,确保区域生态景观“常态美”,催生出生态观光、婚纱摄影、特色地摊、精品民宿等多元新业态,吸引乡贤回乡落地产学研一体的低空文旅产业。同时,深入挖掘白坑湖周边美丽生态价值,引导镇村因地制宜探索“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人工湿地培育茭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白坑湖周边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首期600多米的光伏长廊、利用尾水连片规模化种植80亩茭白,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约18万元,实实在在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价值,促成“环境美”与“经济活”良性循环,为普宁市推进“百千万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鲜活范例。
以风貌提升为切口
拓展城市发展新内涵
普宁市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过程中,注重聚焦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等突出问题,坚持“风貌服从功能、好看服从好用”,以“绣花功夫”促进城市建设提质、管理水平提高。优先选择链接市区和西部山区入口通道乡镇——云落镇,通过风貌提升联动公共服务提档,促进实现山区镇区逐步具备中心城区功能。
云落镇以G324线国道为轴线,科学编制空间规划,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扎实破解国道优化工程进展缓慢问题和沿途“三线”杂乱难题,连片完成房屋外立面提升726栋、屋顶压檐1.34万平方米、绿化带植树696株,并为沿街商铺设计融入本地油甘元素,显著提档城市风貌、提高沿途商铺价值,成功招引沿线首家连锁品牌“美宜佳”落户。积极针对城市建设薄弱环节,提前谋划好项目,以乡情为纽带,发动乡亲群众慷慨让地3500平方米,共建共享“口袋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开放式”娱乐休闲空间,一举破解山区公共服务困局,有力有效拓展城市发展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