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国级文化工程在汕举行编纂培训会 100多名专家学者共襄文化盛事
发布时间: 2025-07-31 来源: 汕头日报 作者: 陈文惠

  7月27日至31日,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谚语/谜语/俗语/理论卷》编纂工作培训会在汕头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汕头,共襄文化盛事。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谚语/谜语/俗语/理论卷》编纂培训会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


  这次培训主要聚焦“谚语/谜语/俗语/民间文学理论”四大门类,开展5场理论培训。专家学者还到澄海区、南澳县开展田野调查,探寻民间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共同推进这项承载中华文化根脉的国家级文化工程。


  “潮汕文化在全国是有影响的,尤其是我们听到最多的像英歌舞,实际上在全国都是非常著名的。”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谚语”专家组副组长,《大系·神话·山东卷》主编,《大系·谚语·山东卷》副主编张成福表示,本次培训会把民间文学、民间文艺结合起来进行调研,效果好,意义深。


  专家们来到澄海区陈慈黉故居考察调研,领略“岭南第一侨宅”的独特历史韵味,观看了气势磅礴的英歌舞。潮汕文化底蕴深厚,千年文韵生生不息,专家们感受到汕头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各种精湛绝伦的民间工艺承载着潮人智慧的非遗瑰宝,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彰显着潮汕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我是第一次到汕头,领略了汕头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潮菜,包括全国闻名的汕头牛肉丸,这次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澄海区陈慈黉故居调研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文学理论”专家组成员徐金龙欣赏了刚劲有力的英歌舞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动地说。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谜语”专家组成员、《大系·谜语·河南卷》主编刘二安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20年代,潮汕就已经出版了一本《潮汕俗谜》,所以很早就有谜语收录。潮汕灯谜源远流长,还流传到海外。广东省已启动《大系·谜语·广东省·潮汕分卷》编纂工作。这次,来自全国各省份编纂谜语卷的专家团队在汕头会师,是谜语编纂工作中的一件盛事。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专委会主任崔月明表示,民间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民协连续三个月组织了三次《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工作培训会,“其中,第一次在伊犁,上个月在呼伦贝尔,这次到汕头来,对培训班鼓舞很大。中国民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汕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感觉收获满满。”


  作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大系出版工程被列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项目”,计划编纂出版800卷。该工程于2017年启动至今,历时八载,全国已签约584卷,出版105卷,目前进入攻坚阶段,对保护传承民间文化、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国伟表示,谜语卷、俗语卷和谚语卷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最基础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谜语、俗语和谚语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了,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大型的编纂,更好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也希望这样的保护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编纂工作统一标准,统一思想,统一工作,在中国民协的领导下,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做好,做成一个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工程。”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主任张成福说。


  记者会上获悉,下一步,中国民协将会同中国文联出版社,计划根据编纂进度和卷本改稿情况,选取部分卷本,组织责任编辑、卷本主编和骨干编委成员、专家组成员举办“封闭改稿会”,在今年达到至少60卷的出版目标。


  (编辑:悦声)